【新界東北】石仔嶺花園重置未定招標模式 團體憂難「無縫交接」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位於古洞的石仔嶺花園,是本港首條可容納逾千名長者的「安老村」,因低密度發展及環境清幽,一直被視為作「優質養老地」。不過,隨著新界東北發展,石仔嶺花園最快明年開始清拆部份院舍,惟政府用作安置的多層長者安老院,最快2022年才落成並於翌年才投入服務,現時居於村內的長者正面臨「流離失所」。
石仔嶺安老服務聯會指出,政府擬為新建大樓的經營者招標,換言之現時的院舍經營者未必可以繼續營運,擔心即使部份長者「有得留低」搬去新大樓,但熟悉他們喜惡的照顧者可能已「換人」令他們難以適應。聯會重申,無論長者及院舍照顧者,新大樓落成及清拆期都必須無縫交接。

政府於98年起將現址其中20幢平房租給私營機構開辦安老院,成為本港第一條可容納逾千名長者居住的「安老村」。(鄭子峰攝)

石仔嶺花園前身是英軍軍營,目前提供1,200個宿位,約1,000名長者入住。根據古洞北分區計劃大綱圖,石仔嶺花園將分階段清拆,第一階段涉及的地段劃為「其他用途」,未來可興建私人住宅,並毗鄰恆基持有土地。

跨部門工作小組近兩年無開會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數年前,仍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的身分時,曾承諾在石仔嶺花園這個問題上,會於原區興建新安老院舍綜合大樓,並以「無縫交接」為目標,安置約千名長者。為使合資格長者可順利遷入新建大樓院舍,社署亦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處理。

不過,石仔嶺安老服務聯會項目總幹事蔣月蘭直言,過去小組只曾召開5次會議,惟最後一次會議已是2016年,即有近兩年無開會,無從得悉當局的最新安排。她又指,即使政府提交項目的最新文件,但聯會亦要透過區議會通知才備悉,形容小組「好被動」。

仍未通知確實清拆日期

政府早前表示,石仔嶺花園安老院舍計劃分兩期清拆,政府擬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申請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撥款,最快於明年底才展開第一期清拆;第二期清拆則於安老院舍綜合大樓約2023年落成後才會進行。

蔣月蘭坦言,至今仍未得知確實清拆日期,即使院舍有破損,老人院亦不敢作大型裝修,「老人院是小本生意,大裝修一次便會無晒利潤。」

石仔嶺花園環境清幽,且活動空間大,不少長者閒時會到走出院舍散步。(鄭子峰攝)

照顧者有變 搬遷難「安老」

蔣月蘭稱,政府未來擬為新建大樓的經營者招標,現時的院舍經營者可能「無得留低」,擔心此舉令長者難適應新生活,「這裏的職員已工作多年,了解長者的生活需要,就如餵粥,長者一定要熟人餵,就算我,我之前試過餵也不行。」對於未來會整座大廈招標或是逐層招標,她稱至今仍未從得知,根本難以確保「無縫交接」。

她又指,在石仔嶺花園經營安老院舍的機構,資源較大型安老舍集團少,一旦要投標競投,不少營運者都擔心落標,建議政府應為現有營運者,可於標書額外加分,以增加中標機會。

石仔嶺安老服務聯會主席黃中青指出,石仔嶺花園原定今年分階段清拆,惟現時仍未收到消息。(鄭子峰攝)

經營者與長者如一家人

石仔嶺安老聯會主席黃中青指出,他們並非反對新界東北發展,惟院舍的搬遷安排可更好,「我們像一個大家庭,有員工、老友記已在此生活了20年。」蔣月蘭補充指,明白新發展區可解決部份房屋問題,但認為青年及老人住屋需要不應有優次之分。

黃先生(左)表示,石仔嶺花園的環境比一般安老院好,父親入住後漸變樂觀。(鄭子峰攝)

兒子:父親同職員仲親過我

年逾90歲的父親是石仔嶺花園其中一個院舍的院友,其兒子黃先生指,老父曾入住其他安老院,但自搬入石仔嶺後,父親心情逐漸變好,「職員同爸爸好熟,平時攬頭攬頸,仲有花名,仲親過我。」他又指,現時父親行動不便,加上日漸年老,難以再次搬遷,希望能保留現時的環境面貌。

新建大樓2023年投入服務

政府發言人指出,綜合大樓的相關工程已於去年2月展開,而新建的安老院舍將為合約院舍。

發言人表示,按照現行政策,政府將採取公開招標的方式,揀選機構營運新建的安老院舍。政府又指,會盡力確保現時居於石仔嶺花園安老院舍的受影響長者毋須遷離石仔嶺花園,直至特建安老院舍綜合大樓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