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天文台太平山鏡頭「捕獲」維港雲海產生過程 原理有得解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一股潮濕的海洋氣流正影響廣東沿岸,本港今早(1日)有霧,橫瀾島的能見度曾下降至約100米。在這潮濕有霧的天氣下,天文台設於太平山的兩個自動天氣照片拍攝鏡頭,今早8至10時「捕獲」維港雲海產生過程,由只有薄雲,至後來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及環球貿易廣場屹立雲海之上,到最後回復天清。《香港01》將過程撮成短片,供讀者觀賞。
雲海之起,原來與「逆溫層」出現有關。

天文台於太平山自動天氣照片攝影鏡頭,今早拍攝到雲海美景。(天文台網站圖片)

天文台預測,一股潮濕的海洋氣流正影響廣東沿岸,本港今早有霧,日間溫暖,吹輕微至和緩偏東風,預料潮濕有霧的天氣維持至下周一(5日)「驚蟄」,天氣和暖。

天文台設於26處的自動天氣照片攝影鏡頭,24小時持續自動拍攝,於天氣照片網站展示,每5分鐘更新照片,可於網站回顧最近6小時的相片。

從太平山鏡頭拍攝到的情況可見,今早6時許有少許薄霧,維港的能見度開始下降,不少高樓大廈在霧中變得朦朧。去到上午8時,雲海景象形成,只能看見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的頂部,雲海美景維持至9時許開始散去,但在太平山上望去,高樓大廈仍是朦朧一片。

+5

氣溫200米後不跌反升

氣溫隨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0米下降6度。不過天文台高空氣象觀測料顯示,今早8時空氣溫度在約200米高位置不跌反升,由攝氏17.9度上升,至近400米高位置升至19.4度,之後才再緩慢回落。這一層氣溫逆勢上升的空氣,名為「逆溫層」。

天文台高空氣象觀測料顯示,今早8時空氣溫度(紅線)在約200米高位置不跌反升。(天文台圖片截圖)

IFC、ICC屹立雲海之上

今早主要吹潮濕和緩東至東南風,相對濕度達到98%。當逆溫層出現時,該層以下的空氣會較為穩定,而空氣的垂直運動亦受到抑制,在其他適合的氣象條件配合下,逆溫層通常有利大氣低層產生雲、霧或煙霞。由於春天較多時吹來自海洋的東至東南風,所以會出現霧;在吹西北至北風時,空氣來自內地,則或會有煙霞。

今早逆溫層高度介乎200至400米高位置,所以在太平山(522米)、鳳鳯山(934米)及大帽山(957米)看到雲海。天文台位於太平山設有兩個攝影鏡頭,分別朝向東面及東北偏北面,今早8時至10時可見海霧從東面「入侵」維港,高420米的國際金融中心(IFC)二期及484米的環球貿易廣場(ICC)屹立雲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