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大得】農村老師捐驅造福醫學 準大體老師:萬般帶不走

撰文:鄧麗婷 黃偉民
出版:更新:
港大醫學院今年首次舉辦結業感恩儀式。(黃偉民攝)

採訪選在3月3日,因這天是港大醫學院定下的遺體捐贈日,取其三三不盡之意,宣揚跨越生命界限,延續知識傳播的大學精神。解剖實驗室的演講台旁邊,兩名遺體捐贈者家屬正預備上台分享,其中一人是翁海玲(Janice),捐贈者翁其輝的女兒,同時亦是港大醫學院於2002年的畢業生,現於屯門醫院任職麻醉科專科醫生。

人死如燈滅 捐驅助醫學

 

對Janice來說,雖然爸爸離世大半年,但她有感:「爸爸還未離開我們」。站上演講台前,Janice多次拭淚,腳踏講台一刻,她深呼吸,盡量壓抑思念的情緒,裝作鎮定細訴爸爸生前遺願。

人死了只是一個臭皮囊,倒不如將身體捐給醫學生,好好學習解剖,造福貢獻將來的人。
遺體捐贈者翁其輝
Janice寄寓師弟妹,努力學習,好好尊敬大體老師。(黃偉民攝)

人死如燈滅 倒不如捐出身體

「那時候我問爸爸,你有什麼心願未了?」爸爸竟說,幾年前看報紙得知「大體老師計劃」,認為人死如燈滅,與其在泥土裏腐化,倒不如將身體捐給醫學生,學習解剖。

說着說着,眼淚一再滑過Janice的臉龐;她又再深呼吸,談起自己第一堂解剖課的心情,「那時有惻隱之心,覺得他(大體老師)曾經都是某某人的家人,所以我們應該好尊重他們」,最後寄寓師弟妹「努力學習,好好尊敬他們」。

說起爸爸的往事,Janice不時拭淚。(黃偉民攝)

生前農村教師 死後大體老

離開嚴肅的解剖實驗室,Janice對記者說「爸爸年輕時在內地農村教小學生」,三十多年申請來港,但因不諳英文,故只在工廠工作及任職保安員,而且不煙不酒,一直好注重健康。直至Janice大學一年級,一次旅行之後,翁父跌到「成身瘀咗」,就醫時獲診斷肝硬化,需食藥、覆診。去年初,翁父確診肝癌,手術兩個月再復發,病入膏肓,只可作局部治療,並於去年9月離世,如願成為大體老師。

Janice(左)記得,爸爸(中)平日愛閱讀,性情溫文儒雅。(受訪者提供)

醫科生認真學習 超越家人不捨

對於父親的身體將被手術刀劃過,難道沒有一絲不捨?Janice說:「我們好理性知道,人死了不會有痛楚的感覺,只要醫科生認真學習,長知識,這會超越家人的不捨得。」雖然口裏說得堅強,但來到訪問尾聲,她還是不禁說:「一定不捨得,但沒辦法,死亡沒法逆轉,來到生命盡頭,藥石無靈,還是得接受。」

5,500人簽字 成準大體老

有人病重時,有感生命已走向盡頭,遂簽署「遺體捐贈登記表格」,捐出身體「以身試刀」。44歲的李衎政(Gerald)則被衍陽法師感動,於2013年8月簽字,成為港大遺體捐贈計劃中,逾5,500名準大體老師的一份子。

做人瀟灑點不就幾好,又環保。
準大體老師李衎政
Gerald說,簽完捐贈表格,感覺好安心、好實在。(黃偉民攝)

學院首辦感恩儀式 向大體老師致敬

4月7日,學院首次舉辦結業感恩儀式,向大體老師致敬,記者再次踏足港大醫學院。Gerald也在場,並與記者一同步入解剖實驗室,眼前躺着二十多位經過解剖的大體老師,身上刀痕縱橫,手部肌肉、血管、神經清晰可見。記者不禁問Gerald:「有被這場面震懾嗎?」他笑着答:「沒有!」

冀學生不只醫人 更要關心病人

站上演講台,Gerald向學生說笑道:「以後大家在醫院見到我,如沒大礙,記住醫好我,如果醫不好,就直接送我來港大醫學院做大體老師。」他亦希望各位準醫生不只可以「CURE(醫治)」病人,更會「CARE(關心)」病人。

台下,Gerald坦言簽完捐贈表格,感覺好安心、好實在。對於這決定的因由,他娓娓說,2013年8月時收看港台節目《黃金歲月》中「身後的大禮」一集,被曾經中風丶肝癌丶短暫失明卻無私捐贈遺體的衍陽法師感動,翌日就簽下捐贈表格。

準大體老師寄望醫學生,醫人之餘,也要關心病人。(黃偉民攝)

看淡生死: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

言談之間,Gerald表現得甚為瀟灑,只是家中長輩對生老病老始終有忌諱,他坦言並未將這個決定告訴爸爸,因擔心他未必接受。他強調,自小在國外讀書,思想較為西化,未婚也沒有家庭負擔,加上佛教的信仰,相信「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所以一直看淡生死,所以更應專注於活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