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在指頭 念在心頭 八旬嫗細訴炒栗子檔歷久不衰的香港情懷
是日立春,本應是春回大地大的日子,惟氣温仍徘徊10度或以下。春寒料峭,雖然近年興起電子暖蛋等產品保暖,不過市民未有忘記香港街邊傳統的「暖包」-炒栗子。
熱呼呼的炒栗子放進掌心,使人寒意盡消,家族三代都炒栗子的鄭姑娘向《香港01》記者憶述,天氣愈寒冷,栗子愈受歡迎,反映港人從未忘記這種街頭傳統小吃。
兩代人合力經營炒栗子檔
78歲的鄭姑娘與其45歲的姨甥女陳太,在觀塘裕民坊附近經營炒栗子檔十多年。年記老邁的鄭姑娘為檔舖持牌人,「未夠20歲就拎咗個牌,當年夏天賣生果,冬天炒栗子。」鄭現時腳骨力欠佳,每年只在約10月至4月的時間開檔,由姨甥女負責炒栗子,自己從旁收錢協助。
訪問期間,光顧鄭姑娘檔口的客人絡繹不絕,陳太努力炒栗子,鄭姑娘將暖乎乎的栗子遞給客人,幾乎無空停下回應記者問題。鄭姑娘表示,其家族三代都炒栗子,陳太的老爺亦然,技藝一代傳一代,秉承家族傳統,令栗子更可口,有顧客專程由港島區來購買,亦有顧客表示外國遊客十分欣賞炒栗子。
天氣寒冷有助銷情 倘失傳承感可惜
栗子檔由10月到4月間,每天約中午12時營業,直至晚上8時休息。由於只有這數月適合營業,所以幾乎無休,周末更是必然營業。鄭姑娘表示,近日天氣轉涼,有助銷情,番薯、炒栗子特別受歡迎,「炒栗子始終是香港傳統食物。」
不過鄭姑娘亦坦言,工作不輕鬆,無奈她是持牌人,「佢唔做就大家都無得做。」至於繼承人的問題,陳太認為炒栗子是香港傳統特色食物,若失去了非常可惜,但礙於牌照所限,其子女都不會繼承家業,「都無牌,想做都無機會啦!」
牌照不能轉讓 婆婆請兼職炒栗子
要在街邊炒栗子,需領有小販牌照,但牌照不能繼承或轉讓,全港剩下的持牌炒栗子檔,只有約20間。位於牛頭角地鐵站旁的炒栗子檔,由年過八旬的陳婆婆為持牌人,記者訪問時,只有以兼職身分幫手的馮小姐炒栗子,陳婆婆坐在附近的報紙檔休息。馮小姐表示,做了3、4年兼職,從朋友口中得知栗子檔需要幫忙,「陳婆婆近年聽力、說話能力都退化了,自己得閒時就嚟幫手。」
店舖在牛頭角地鐵站旁的天橋底,風勢不時頗大。馮小姐表示,由於天氣寒冷,炒栗子銷量特別理想,總體生意多了約兩成,「今日未到6時就賣晒,平時一般7時許先賣晒。」
八旬老人堅持營業 鏟子重、維修爐子困難
陳婆婆一直坐在栗子檔旁的報紙檔休息,正如馮小姐所言,婆婆已不太聽得到記者的提問,不過看到記者手持一袋鵪鶉蛋便提醒:「呢度大風,將包嘢(鵪鶉蛋) 收入袋先,一陣拎出嚟先暖笠笠可以食。」她又稱,牌照多年前已經獲得,身為持牌人,即使辛苦都需要在店舖。
對於炒栗子,馮小姐認為是香港特色,不時有外國遊客來購買,失去了會非常可惜,不過她直言,炒栗子的工作辛苦,即使有牌照,都不會長做,「個鏟好重,起碼5,6磅,啲爐壞咗我又唔識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