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狗年】中大文物館展出狗文物 同場展出余光中遺孀藏玉
中文大學文物館由今(2日)起至3月11日於文物館展廳同時舉行「戊戌說狗」及「新增藏品迎新歲:范我存女士贈玉」兩個賀歲展覽,以迎接狗年來臨,狗年文物共有十多件。范我存是去年12月中離世的國學大師余光中遺孀,她說因為余教授曾任教中大,所以決定將收藏的玉贈予中大展出。
農曆新年將至,2018年為歲次戊戍狗年。「戊戌說狗」的展覽精選了文物館及香港藏家所收藏的狗類文物,包括來自戰國迄現代的10多件書畫及器物。
「素胎獅子狗」、「獵犬逐兔」為精選展品
當中的「素胎獅子狗」及「獵犬逐兔」為精選展品。「素胎獅子狗」出自廣東佛山的石灣窯,以當地原產的紅泥為胎,並在眼、鼻等處施黑褐釉彩燒製而成。中大文物館博士後研究員童宇表示,這件展品約在20世紀早期製成,由當時著名造陶的石灣師傅霍津製成,故展品頸部印有「霍津造」的橢圓印。他續指,霍津當時利用西洋鐘錶秒針的幼細花紋,印上這隻狗身上。故獅子狗的毛髮細緻且非常整齊,可謂「神態活靈活現」,亦是是次展覽中的重要展品。
「獵犬逐兔」則由廣東著名畫師居廉繪畫而成,展品利用了「撞水」的技法,即以筆沾染濕的墨水先畫一筆,從後再畫一筆,使墨水互相「沖撞一起」以呈現特殊的效果。
而「黃犬」是嶺南畫派第3代傳人歐豪年的作品,歐豪年承傳嶺南畫派的畫法,利用水及水泥渲染的層次繪畫,使狗的神態完全呈現。
余光中遺孀范我存 為玉器覓得歸宿
而「新增藏品迎新歲:范我存女士贈玉」的展覽中,由余光中遺孀范我存捐贈了共32件齊家文化展品。范我存女士表示,當中的玉器是多年前因緣際會於中環古董街購入,後來結織了玉友蔡希聖,開始陸續收藏玉器,共30多件。近年因年事已高,開始為這批玉器尋找歸宿,因常參觀中大文物館,故決定全數捐贈予中文大學。
齊家文化玉器是史前華西玉器的代表之一,與華東紅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並列。而齊家文化玉器以璧、琮、多璜聯璧為特色,不僅發現於墓葬,亦見於坑埋及房址,表面大多光素無紋,玉料多就地取材。
展品可追溯於西元前2300至前1700年。1924年由安特生在甘肅廣河齊家坪發現,故命名為「齊家文化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