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788億房屋儲備金動用無期 「有錢無地使」誰之過?
房委會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過去一年公營房屋建築成本全線下調的情況下,表明未來5年有足夠財力應付建開支,毋須動用已滾存至788億元的房屋儲備金。
事實上,去年底公布的最新《長遠房屋策略》報告,已揭示未來10年僅能興建23.7萬伙公營房屋,較目標的28萬仍有一段相當的距離,反映政府在公營房屋供應,從來只是「無搵夠地起樓」,相反私樓的土地供應,卻輕易超標完成。
根據房委會剛公布的五年建屋計劃顯示,未來五年的建築工程開支達1,150億元,平均每年230億元,惟公屋及居屋單位的建築成本略為下調,一個公屋單位的建築成本為86萬、居屋則為95萬,按年下跌約1%及近8%。當局解釋主要是由於2016/17年批出的單標合約價格下跌。
居屋建築成本下降近8% 入標價普遍下調
房委會投標小組委員會成員、立法會議員盧偉國表示,雖然建築成本理應隨通脹而增加,惟多項因素皆會影響成本升跌,當中最關鍵是相關地盤的難度,「如果地盤三尖八角,有斜坡,單位數量又少咗,咁單位成本就會上升。」
他續說,參考過去的入標價,當中地基工程的成本比房委會預期低,以單一工程計算,超過一半的承辦商入標報價時,平整土地、打摏等地基工程的成本亦比預期低,相信這是影響單位價格升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盧偉國指,價格會視乎其他客觀因素而浮動,例如業界擔心未能順利承接政府工程,對公司有營運有所影響,「寧願落標價低少少。」不過,盧偉國強調成本價格經常浮動,難以估算未來跌勢會否持續,「既然平咗亦有機會貴咗。」
彈藥耗用無期
政府曾於幾年前預告,房委會現金及投資結餘將於10年後耗盡,變成「千億赤字」,故未雨綢繆成立房屋儲備金,為日後興建公營房屋提供「彈藥」。不過,房委會的財政預算過去幾年一直有調整,推遲出現赤字的年份,亦令這筆經過兩次注資、滾存至788億的彈藥,動用無期。
而政府近年每次更新的長策報告,其實揭示了房委會「有錢無地使」的窘境;運輸及房屋局過去幾年都在長策報告交代,未來10年的建屋目標始終「未跑夠數」,欠數萬個單位才達標,理由是政府始終未覓得足夠土地興建公營房屋。
不過,當局近年卻在私樓土地供應達標甚至超額完成,某程度反映當局在土地供應上,依然向私人市場側重。在這個大環境下,房委會要大量建屋出現赤字要求注資的時機,看來仍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這筆近800億的儲備金,只能「再放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