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受侵蝕?大律師公會:勿以官司輸贏作標準 免預言自我實現 

撰文:潘希橋
出版:更新:

近年社會政治氛圍濃厚,法官在處理不少涉及政治的案件,如雙學判囚、宣誓風波、社運人士遭覆核刑期,以及佔領運動朱經緯案等,其判決都引起其中一方支持者不滿,質疑法官判刑偏頗。
本港兩大法律界團體,大律師公會主席林定國及律師會會長蘇紹聰今(8日)在2018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發言時均有提及這現象,其中林定國批評不少人以案件輸贏作為法治存在與否的標準,認為需糾正社會有關批評,以免公眾被混淆,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又強調沒跡象顯示香港司法獨立受損。
蘇紹聰就指不少人在互聯網上挑戰法官的決定,甚至視為理所當然,提醒市民在享有言論自由的同時,必須尊重法官不受干預作出裁決。

大律師公會主席林定國呼籲市民勿以官司輸贏作為法治是否存在的標準。(資料圖片)

對於近年社會屢有聲音質疑司法機構受侵蝕,林定國指這些質疑常見於案件中支持及反對雙方的說法,「勝利一方及其支持者指出法治獲得彰顯,而失敗的一方及其支持者則說法治已死。每一方都以案件輸贏,作為法治存在與否的標準。」他提醒,糾正並阻止這些對司法機構的批評極為重要,因公眾可能會被混淆,相信司法系統真的出現問題,「若容許抨擊繼續累積,這些批評恐怕最終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他以去年2月「七警案」為例,指有所謂建制派支持者在被告被判襲警罪成後,對法官作出人身攻擊,公會遂發表聲明反擊;而在去年8月,當上訴法庭就年輕人非法集會罪作出判刑,亦受到一批所謂泛民支持者的議論,事件亦引起大律師公會及香港律師會的聯合回應,批評該些言論有損司法及香港整體社會利益。

他明確表示,到今天為止,沒有人能夠提出實質證據,證明香港的司法獨立在任何案件中收到侵蝕,他以去年兩項海外非常任法官的任命,包括前澳洲高等法院首席法官范禮全及英國最高法院法官韋彥德的任命加以佐證,形容香港的海外非常任法官是「煤礦中的金絲雀」,只要他們一日樂於服務,則港人仍可安心相信香港司法制度獨立公正。

同一場合發言的香港律師會會長蘇紹聰指,現今不少人透過網絡社交平台發表意見,尋找與自己意見相近的支持者肯定,以至他們敢於評論,甚至挑戰法官在已覆核法律程序後作出的決定,並視之為理所當然。他認為網民雖享有言論自由,亦有權評論個別案件,但與此同時,市民亦應尊重法官享有「獨立並在不受任何人干預下作出裁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