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預測周四起寒風冷雨 大風日子比「濕凍」更寒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寒風又殺到!天文台預測明日(4日,周四)起天氣轉差,未來6天天陰有雨,下周一(8日)起氣溫顯著下降,冷雨伴寒風,令人以為「濕凍更凍」,不過天文台科學主任解釋,判斷冷暖視乎溫度、濕度和風速,天色也會影響市民對溫度的判斷,但在下雨天實際溫度不一定是最冷。
目前有另外量度人體「感覺溫度」,即風寒(Wind Chill)指數 ,在低溫風大日子,人體感到的溫度比實際還低。以下周二(9日)為例,最低攝氏12度,當日北風間中6級,即達到3號風球風力,人體感到只會有7.8度;當下周四降至10度時,風力較弱,但人體仍會感到只有 6.6度。

氣溫將顯著下降。(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天文台表示,一道廣闊雲帶會在未來兩三日覆蓋華南及南海北部,並為該區帶來有雨的天氣;而一道與強烈冬季季候風相關的冷鋒會在下周一(8日)抵達華南沿岸,該區氣溫顯著下降,隨後數天天氣持續寒冷。天文台預料,下周一氣溫急降至最低13度,並有幾陣雨水,周一及周二最高及最低氣溫溫差只有2至4度;去到周三起天氣開始轉晴、乾燥及早上寒冷,最低氣溫到周四(11日)更跌至10度,周三至周五最高及最低氣溫溫差達5至6度,市民外出要注意保暖了!

天文台預測氣溫將逐步下降。(天文台網頁截圖)

晴天「輻射冷卻」晚間較冷

市民往往會以為「濕凍」較「乾凍」寒冷,天文台科學主任羅曉輝表示,一般會認爲下雨天更冷,或因天色較昏暗及較大風,影響他們對溫度判斷,而市民對溫度感覺亦難以量度,「下雨不一定最凍」。天文台預測也顯示,在天晴乾燥時,氣溫較下雨天時更寒冷,這是受到「輻射冷卻」影響。在晚間,由於沒有太陽照射,而地面又不斷散發熱能,地面溫度下降;而晚間氣溫下降的幅度多寡跟雲量、風力及濕度有關,在天朗氣清、微風及乾燥的情況下,溫度下降是最大,故下周三起早上天氣寒冷。

在微風下,冷空氣不易與周圍的空氣混和而變暖。由於空氣中的水份會阻擋地面的熱能向外散發,所以潮濕空氣令地面冷卻得較慢,而乾燥空氣則令地面冷卻得較快。這便解釋了爲何天晴時氣溫較下雨天更冷。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又解釋,假設同樣在10度氣溫下,相對濕度30%較80%更令人感覺寒冷,因爲水氣的導熱能力比乾空氣低,但強調「乾凍」和「濕凍」溫差很少,市民感覺後者較冷只是受心理因素影響。

天文台預測下周部分日子的風力達到6級,即3號風球風力,風速可達每小時最高51公里。(天文台網頁截圖)
在12度或以下,如風力愈大,人體感到的溫度將較微風時為低。(地下天文台網頁截圖)

大風日子體感溫度較氣溫為低

氣溫是指空氣溫度,與人體感到的不同。不過在大風日子,總會感到較微風時寒冷,為展示人體真正感受到的溫度,現時有「風寒指數」可作參考,主要將風力一併考慮。當天氣寒冷及大風時,人體產生的熱量會被風迅速吹走,因此人會感覺溫度比實際溫度為低

如在12度時,當風力時速只有5公里,人體會感到大約有11.7度;但當風速增至時速50公里,人體感到只有7.8度,相氣溫低4度。

下周二(9日)最低只有12度,當日吹北風5級(風速介乎31至40公里),間中達到6級(風速介乎41至51公里),根據地下天文台資料,計算出當日體感溫度低至7.8度,較氣溫低4度。下周四(11日)將低至10度,當日吹北至東北風4級(風速介乎20至30公里),體感溫度低至6.6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