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不單行】海洋公園年蝕2.3億 近千隻動物死亡 最多是......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海洋公園今日(13日)公布2016/17年度的業績,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園虧損2.3億元。海洋公園過去一年帳面「見紅」外,更有884只動物死亡,其中魚類佔九成。要數最具代表的離世動物,非港人最愛、全球歷來最長壽圈養大熊貓「佳佳」莫屬。

海洋公園2016/17年度有812條魚死亡。(海洋公園提供)

海洋公園年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海洋公園共有7,807只動物,較一年前10,843只減少28%。一年間,海洋公園有884只動物死亡,魚類最多,有812條(92%)。海洋公園指,812條死亡的海水魚及淡水魚之中,有233條在檢疫期間逝世,3條在出生後30天內死亡,而其餘魚類的離世原因分別為年老、疾病或安樂死等。576條於展示期間死亡的魚類中,大部分為壽命不超過五年的品種,包括金魚、熱帶淡水魚、梳蘿、蕃薯魚、雀鯛、花鱸、金線魚和刀片魚。

2016/17年度海洋公園動物死亡數字

動物種類 魚類 鳥類 兩棲類 陸上哺乳類 爬行類 海洋哺乳類 總數
死亡數目 812

39

17 9 5 2 884

資料來源:海洋公園年報

5只老鼠安樂死

離世的海洋哺乳類動物是兩隻於園內出生、分別為27及29歲的加州海獅。海洋公園指,牠們已屆老年,超出相關品種的平均壽命。9只去世的陸生哺乳類動物則包括全球歷來最長壽圈養大熊貓、38歲的佳佳;7只年老動物被安排接受安樂死,包括兩隻小爪水獺及5只老鼠;以及一隻因病離世的年老紅松鼠。

另外,39只離世雀鳥當中,34只(87%)已屆老年、甚至超出相關品種的平均壽命,其他均是於觀鳥園搬離大樹灣前點算時才發現增加或由漁護署充公後轉贈予海洋公園,因而年齡不詳;兩隻分別為靛冠噪鶥的雛鳥及幼鳥;一隻失明的褐喉鸚哥被安排接受安樂死程序;以及兩隻因病離世的金剛鸚鵡。

佳佳於2016年8月度過38歲生日,相等於人類114歲,所以可說是「熊瑞」,但因身體欠佳,翌年遭安排安樂死。(海洋公園提供圖片)

另外,去年亦有5只爬行類動物離世,包括3只於園內出生、在孵化後兩年內因病不治的年幼陸龜,以及自然老死的一條王錦蛇及一隻巴西龜。兩棲類動物方面,15只紅眼樹蛙不幸離世,當中7只於檢疫期間逝世,另外8只因病離世由於屍體自行分解而未能確定死因。此外,一隻小丑樹蛙及一隻毒箭蛙亦因屍體自行分解而未能確定死因。

179只動物于海洋公園出生

動物死亡同時,亦有新生命誕生。2016/17年度,有179只動物於園內出生。包括3只斑海豹、1只港海豹、1只二趾樹懶、1只川金絲猴、兩隻國王企鵝、1只靛冠噪鶥、1只中華花龜、1只黃腳陸龜、1只齊默爾曼毒箭蛙、20條錦鯉、5條金魚、3條熱帶淡水魚、兩條鯰魚、63條小丑魚、33只海馬、33只寬吻海龍、兩條啡帶竹鯊、兩條藍點鯆、1條牛鼻鯆、1條鷹鯆,以及1條鞭尾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