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證】曾以顏色辨性別 由紙本過膠到智能 細看68年歷史變遷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政府斥資逾14億元,引入新一代智能身份證,明年第四季起全港換證。科技日新月異,新身份證具多用途功能,加強防偽特徵,料可應用容貌辨識技術等。翻查資料,香港身份證有近68年歷史,自1949年為登記人口,首次推出用硬質紙張製造的身份證,至1960年代才開始簽發膠面身份證。
在上世紀,原來身份證都有性別之分,曾以藍、紅色分辨男女。直至到1980年代進入電腦化時代,由噴墨打印、用料、證件所載資料的改變等,一張小小的證件,見證時代的變遷。

歷代身份證設計。(政府網頁圖片)

翻查政府網頁資料,香港於1949年開始簽發身份證,而最初目的是為了登記人口,第一批身份證是用硬質紙張製造,證件亦無顯示期限。於1960年夏天,政府重新登記人口,改簽發膠面身份證,其最大特色是,以證件顏色分辨性別,紅色代表女、藍色代表男,證件正面載有持證人的相片及拇指指膜,背面詳載個人資料。

第一代兒童身份證有姓無名

同年,政府首次簽發兒童身份證,面積較細,只載有姓、沒有名,並沿用父母的身份證號碼。到1973年,政府推出全新的膠面身份證,成人及兒童身份證皆為同一式樣,並新增出生地點。到1980年代,身份證設計亦進入電腦化階段。

第一代電腦化身份證,證件物料為帶有防偽水印的保安紙張所製,持證人資料改由電腦噴墨打印,相片亦經影像處理後才印在證上,並加有塑膠硬膜保護,證件種類亦細分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香港身份證」,有關設計大小及式樣,為1987年推出第二代電腦化身份證的基礎。

於2003年推出的第一代智能身份證置有集成電路,或稱「晶片」,可儲存及處理資料。(入境處圖片)

千禧年代首推智能身份證

正式投入「智能」年代,是於2003年,當局首次引入智能身份證系統,並在5年內完成一次性全港市民換領身份證計劃,完全取代了之前的電腦紙本身份證。第一代智能身份證是以激光刻蝕技術製成,並加上防偽特徵,加入指紋認證。持證人更可在各出入境管制站,使用旅客自助出入境檢查系統「e-道」服務,加快手續效率。

不過該系統沿用至今已近14年,礙於軟硬件面臨過時,及廠商提供的支援已結束,為避免出現嚴重故障,當局於2010年初便委聘顧問,檢討資訊系統策略,獲建推行新一代智能身份證,當局並於2014年完成有關新身份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