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貧窮】月入2萬「唔夠用」? 兒子患學習障礙卻無錢評估?

撰文:羅卓敏 陳淑霞 陳芷昕
出版:更新:

扶貧委員會今(17日)公布2016年本港貧窮情況,整體數字上升至135.2萬人,慶幸其中綜緩、單親、新移民及有兒童住戶的貧窮數字均有所改善,並公布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扶貧成效,指令有兒童住戶及單親住戶的貧窮率分別降低0.8及0.9個百分點。
有3口家月入2萬,坦言「唔夠錢」生活;亦有生活於貧窮線以下、並無申領綜援的家庭表示,丈夫從事地盤散工,收入不穩,加上上司不願簽工時證明,無法受惠於低津及當中的兒童津貼;兒子患有學習障礙,卻無多餘錢讓他進行評估,認為兒童福利不應與工時掛鉤。

在綜緩、生果金、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有兒童住戶的貧窮人口為40.7萬,貧窮率為15.3%。(資料圖片)

扶貧委員會今日公布2016年本港貧窮情況,在綜緩、生果金、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有兒童住戶的貧窮人口為40.7萬,貧窮率為15.3%,較2015年政策介入後的貧窮人口下跌2.6萬人,下跌0.7個百分點。

扶委會同時公布低津的扶貧成效,低津於去年令5600個非綜援在職住戶、合共2.29萬人脫貧,其中9500人為兒童,相應貧窮率減幅為0.4個百分點,而有兒童住戶及單親住戶的貧窮率成效更顯著,分別降低0.8及0.9個百分點。

任職護士的馬小姐更表示入職不足一年,月薪逾2萬元。(王海圖攝)

月入2萬有人一年去4次旅行 家庭則「唔夠錢」生活
本港計算貧窮線以「相對貧窮」量度,但實際情況又如何?何謂貧窮?《香港01》走到旺角及銅鑼灣街頭進行街訪,發現在銅鑼灣訪問的多位受訪者均表示月薪約2萬元,有人一年去次旅行,有家庭形容「唔夠錢」生活。

任職護士的馬小姐更表示入職不足一年,月薪逾2萬元,或因剛畢業,所以同年去了4次旅行,最遠一次更去了歐洲,每月平均可用薪金的一半作儲蓄用途。

正和女兒外出的夫婦,阿旭和阿欣坦言「唔夠錢」生活,他們二人皆有工作,月賺逾2萬元,現居住於朋友平價放租給他們的單位,月租約7000元。因為有小朋友,日常開支相對較大,為日常儲蓄,他們會選擇帶飯上班或減少跟朋友外出吃飯的次數,節省金錢。但他們覺得自己未算貧窮,因為尚算「夠食夠住」,一年亦可去一、兩次旅行。

阿旭和阿欣坦言「唔夠錢」生活。(王海圖攝)

有上班族月入逾二萬元仍覺不夠錢用,然而,真正對於活在貧窮線以下的貧窮戶而言,貧窮的生活是將「三餐當兩餐食」、趁街市收檔「買平菜」。
 

3口家試過零收入 亦試過月入1.6萬元

梁太一家三口居於天水圍公屋,平均月入僅得11000元,是官方貧窮線定義下、活生生的貧窮戶例子。梁太坦言,一直依靠打地盤散工的丈夫撐起頭家,惟其先生開工常見不足,「打工落雨開唔到工、老闆接唔到工程又開唔到工,想返多幾日工賺錢都唔得」至每逢過年前後,收入才算較理想,月入可達1.6萬元,但淡季期間亦曾試過「零收入」,「舊年同今年都有幾個月試過無工開,要靠朋友接濟,但始終長貧難顧。」

梁太長期出入醫院覆診,月花千多元醫藥費。
梁太一家三口活於貧窮線下,兒子亦屬兒童貧窮。

面對就讀3年級疑患有學習障礙的兒子,令梁太更覺頭痛「我哋又無多餘錢畀佢做評估」,雖然兒子早前作身體檢查時,獲轉介至政府醫院精神科會診,但等候期長達2年。惟梁太本身亦是長期病患者,每月進出醫院,月花千多元醫藥費,佔家庭月入近2成,她唯有「三餐當兩餐食」、趁街市收檔「買平菜」,以便騰出千多元讓兒子參加校內游泳隊,盼他可以改善哮喘問題,「就算我同老公唔食,都想阿仔生活好點!」

協助梁太一家的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組織幹事何汝英指,去年貧窮人口不跌反升,而兒童貧窮亦達17萬多,坦言不能接受,她促請港府正視兒童貧窮問題,及盡快召開兒童事務委員會專責處理。

 

張建宗承認,大橋明年才可通車。(資料圖片)

為協助有需要人士,特首林鄭月娥曾表示,推出低津後有助減低貧窮率2個百分點,事實是低津自去年5月開始接受申請後,至今年8月底僅逾3.5萬個家庭約13萬人申領,遠低預期20萬家庭約70萬人受惠。

政務司司長、扶貧委員會主席張建宗今解釋指,特首林鄭月娥的預期減幅,是基於當時的人口估計,並且申請反應未如預期中熱烈,預料明年推出全新的「在職家庭津貼」,將有約30萬人合資格申領,又強調「職津」非只幫助貧窮線以下家庭,亦有防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