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小組研重置貨櫃碼頭 團體:大地產商成最終得益者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周四(16日)召開第4次會議,討論重置葵青貨櫃碼頭及上蓋發展住宅的選項,小組主席黃遠輝在會後稱,小組未有共識,未有足夠資料顯示是否可行,但強調若碼頭要重置,需選擇合適選址,很大機會涉及填海,需時最少15年或以上。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認為,現時持貨櫃碼頭土地的業主均為發展商,即使騰空用地,得益仍然是私人發展商,無法打破土地壟斷的現狀。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16日)召開第4次會議,討論重置葵青貨櫃碼頭及上蓋發展住宅的選項。(資料圖片)

由30名官方及非官方成員組成的土地供應專小組,自9月首次開會以來,先後討論棕地、填海等土地供應選項,周四就重置葵青碼頭的建議展開討論。

根據政府向小組提交的文件顯示,現時貨櫃碼頭面積達279公頃,涉及9個業權人,現時碼頭範圍外約有100公頃的港口後勤用地,以不多於7年的短期租約形式出租,當局有權在毋須賠償下終止租約。換言之,若政府決意重置葵涌貨櫃碼頭,料可騰空最多380公頃的用地,面積相等於20個維園以及7個太古城。

黃遠輝(資料圖片)

小組:持開放態度

小組主席黃遠輝在會後表示,上述兩項方案仍需深入研究,而目前小組掌握的資料較少,沒有資料證明是否可行,成員對重置碼頭的建議持開放態度。

黃遠輝又指,即使公眾支持,亦需要長時間研究是否能克服技術挑戰,如在碼頭上蓋發展住宅,施工涉及高技術,要克服空氣、噪音及光污染等一系列的環保挑戰,需要與不同業權及行業等持分者溝通。

至於重置碼頭方面,黃遠輝稱將牽涉一定規模的填海,「因為貨櫃碼頭需要臨海,而大型貨櫃船要一定水深,等啲超級貨櫃可以停泊到。」而且填海造地亦需最少15至20年的時間,當中亦要確保重置的過程中,不會影響碼頭原有的日常運作。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將葵青貨櫃碼頭搬至長洲南的人工島。(01製圖)

事實上,過去團結香港基金曾提出的重置葵涌貨櫃碼頭,倡議在長洲南面填海約2,200公頃建設人工島,以搬遷現時的葵青貨櫃碼頭,騰出市區土地發展住宅。香港物流商會永遠會長羅煌楓亦支持計劃,認為可藉此擴建貨櫃碼頭、加速港口發展,建議可搬遷到大嶼山東南面,與港珠澳大橋、屯門至赤鱲角公路和連接深圳及中山的「深中通道」,連成一線,「相比長洲南填海,呢邊交通配套都齊。」

現時葵青貨櫃碼頭有5個業權人。(資料圖片)

陳劍青:公眾所知仍有限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認為,現有碼頭的業主均為大地產商,即使貨櫃碼頭搬遷後,土地的發展權仍然由他們持有,「變相係益咗佢哋。」他批評土地小組未有為公眾提供更多資訊,以上次會議討論填海為例,僅將政府文件整理一次,未有追問更多資訊如填海成本等,公眾可知的資料有限。

此外,政府在會上亦披露現時210幅政府、機構及社區(GIC)用地作住宅等發展及市區重建等選項的最新情況,當中103幅土地已獲批改劃建屋,43幅正改劃,其餘仍排期交予城規會,小組副主席黃澤恩引述政府官員指,未來10至20年的土地供應,依靠新發展區和延伸新市鎮,涉地約1142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