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解構《國歌法》爭議 要知一段「個個揸住個兜」的歷史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今天(11月16日)會在香港《基本法》座談會發表講話,外界關注焦點之一,固然是他會否觸及《國歌法》問題,特別是近日各方就《國歌法》應否設追溯期說法不一,加上近期不時發生「噓國歌」事件,令《國歌法》議題更敏感。
雖然對建制派和內地官員來說,香港不時有人「噓國歌」實在難以接受,覺得應該要施以嚴懲,不過對香港而言,由於歷史的原因,對「國歌」這回事一向相當淡薄,就算在回歸之前,亦未必人人識得甚麼是「個個揸住個兜」。
噓國歌行為不當 卻要了解背後底因
在今年初,全國人大啟動《國歌法》立法程序,並表明會列入《基本法》附件三以來,在香港社會少有引起關注,因為不少市民都認為,就算《國歌法》要在香港實施,亦和回歸後一直實施的《國旗及國徽條例》差不多而已。但近期不少建制派人士指,《國歌法》應該考慮設立追溯期起訴「噓國歌」的市民、又要「強制」學校教國歌,甚至稱入馬場聞國歌而不肅立的馬迷亦可能犯法,這些香港社會聞所未聞的說法,令《國歌法》議題變得愈來愈惹火。
對不少建制派以至內地官員來說,香港回歸了20年人心卻未回歸、對國旗國歌不夠尊重,必須要大力糾正,而《國歌法》正是向噓國歌者一次過算帳的大好良機。當然,噓國歌的行為確實不當,但問題的根源,是這種行為為何會出現?
回歸前少唱「國歌」 誰識「個個揸住個兜」?
事實上,「國歌」走進香港人的生活之中,其實只有非常短的時間。在回歸之前,香港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聽到國歌,會唱的人就更少,更談不上有尊重國歌的意識。當時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所謂的「國歌」固然是英國的《God Save the Queen》(天佑女皇),但一般只會在官式場合演奏,一般升斗市民根本不會有機會參與其中。
而在庶民生活之中,普羅市民會接觸到英國國歌的機會,只是70、80年代電視台深夜收台時會播出英女皇硬照和播放英國國歌,不過又有幾多人會為睹「事頭婆」芳容,而刻意捱更抵夜?到了90年代,電視台連這個安排也無聲無息地取消了。
而且,當時除了官校之外,絕大部分學校也不會教唱英國國歌,最多只是在音樂課之中會教授世界各國的國歌,作為一種增廣見聞的小知識,遑論要藉教授(英國)國歌培養學生對國家(宗主國)的歸屬感。因此在回歸前,不少市民對英國國歌的認識,就只有惡搞版的第一句:「個個揸住個兜」,但對這個二次創作版本如何唱下去,往往也印象依稀,社會大眾也不會視這種市井幽默為「侮辱國歌」。而當時香港社會上懂得唱整首原版《God Save the Queen》的人,更加是稀有動物。
個個揸住個兜.刀叉都生晒鏽.污垢又有.朝朝都當阿茂.晚晚會發晒吽.又要瞓路旁.又要踎.苦困冇盡頭
延伸閱讀:【國歌法】再有球迷噓國歌 梁愛詩:行爲愚蠢 公民應尊重國家
要市民尊重國歌 強扭的瓜不會甜
回歸前,香港人的認知之中幾乎沒有「國歌」這回事,而回歸之後,認識「國歌」的時間尚短。在回歸初期,當時的中央政府沒有太過在意所謂的人心回歸問題,加上當年內地亦未有就國歌的規管立法,國歌仍說不上是一個需要討論議題。直至2004年10月,港府才開始製作《心繫家國》宣傳短片,在新聞時段前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國歌才算真真正正走進普羅市民的日常生活。
因此,國歌對香港來說仍然是一件「新鮮事物」,一下子要香港人人都如唱了幾十年的內地民眾般看待國歌,恐怕也不太現實。對此,責任最大的是香港政府,應做的是要以柔性手腕向社會大眾宣傳國歌、加強市民對國歌的認知,從而對國歌自自然然地由衷尊重,而不是動輒靠嚴刑峻法,只圖令市民「罰到驚罰到怕」。
所謂的一國兩制:在尊重一國的大前提下,也要認識到兩制之間的體制和社會環境差異,避免因誤會產生不必要矛盾,並要靈活地化解爭議,《國歌法》的本地立法正正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