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立」風波 康文署:針對個別人士不當 工會:公開交待

撰文:鄭思思
出版:更新:

康文署近年去「國立」化,究竟是誰的決定?特首、局長、署長至今未有回應。消息指今次事件是前線人員逐層呈上上級,由助理署長楊芷蘭審批,作出修改的決定。康文署傍晚發新聞稿解畫,說署方編製場刊工作涉及不同的工作環節和人員,認為有言論針對個別康文署人員做法並不恰當。而昨天說按程序要先獲得助理署長楊芷蘭授權修改場刊的工會,康樂事務職員總工會主席張兆榮說,他並非針對個別人員,而是巿民希望署方明白「有權有責」,負責的同事應該釐清事實,避免同類事情再次發生。

被康文署要求去「國立」化的「糊塗戲班」,促請署方將來不會再作同類無理要求,重申堅持維護言論及創作自由。(網上截圖)

康文署要求劇團「糊塗戲班」在場刊上刪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中的「國立」兩字,釀成風波。多間媒體連日來找到大量康文署場刊和資料,也是去「國立」化,但政府上下至今未正面回應事件。消息指今次事件是負責場刊印製的前線人員,逐層呈上上級,由助理署長楊芷蘭審批,作出修改的決定。康文署傍晚發新聞稿,說康文署主辦的演藝節目,一般都會印製場刊,提供有關活動的資訊。署方會與表演團體保持緊密的溝通,協調場刊的編製事宜。署方會按不同活動的性質和規模,委派相關的同事參與有關場刊的編製工作,並會與表演團體溝通和協作。整項節目的順利演出,涉及不同的工作環節和人員的參與。我們認為有言論針對個別康文署人員,做法並不恰當。 

被批授權修改場刊的助理署長楊芷蘭(右二)早前和署長李美嫦(左二)一同出席記者會。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公開呼籲李美嫦解釋事件。(資料圖片)
康樂事務職員總工會主席張兆榮說,他屬「康樂」部門,並非風波中的「文化」部,但整體上署方處理任何申請遇上敏感情況,都要獲助理署長授權,方可向相關團體提出修改和新條款的要求。(受訪者提供)

工會:有權有責,有責任出來釐清事實

政府的回應,似是反駁康樂事務職員總工會主席張兆榮的質疑,指按署方程序,若涉及敏感情況修改場刊,文化事務經理須先獲得助理署長楊芷蘭授權,才能夠向劇團要求修改。張兆榮受訪說,他並非要針對任何個別人士,而只是將署方一般程序的做法如實講出,如果負責的是其他同事,請他出來向公眾交待:「有權有責,誰有權做這些事,有責任出來釐清事實。最重要是,不要讓這些事情再次發生。」他說正如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所說,起碼康文署署長李美嫦應公開解釋事件,以釋公眾疑慮。

據了解,「糊塗戲班」是在2月初,即演出前一個月,獲康文署職員通知要修改場刊。舞台劇《惡童日記第三部曲之第三謊言》執行監製羅淑燕在場刊個人簡歷部分,被刪去母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中「國立」二字。康文署職員只是口頭上要求劇團修改,並無白紙黑字,劇團有追問修改原因,但康文署一直不回應,最終劇團多番爭取也未能改變決定,於是抽起簡介拒絕刪減。「糊塗戲班」昨天在Facebook表示,歡迎政府檢視和藝團的交流及協作,期望在尊重藝團及團隊下合作,並尊重文化及學術,將來不會再作同類無理要求。「糊塗戲班」重申堅持維護言論及創作自由。

網上找到近年多份康文署場刊去「國立」化,例如在2014年,香港小交響樂團指揮簡文彬的大學學歷簡介,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變成「台灣藝術大學」。(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