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年讀250本書 愛上閱讀竟與父親陪同到蘭桂坊有關?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國際研究發現港生閱讀表現下跌,而且的學生在閱讀的興趣、信心、投入度亦低;然而在滿街低頭族、閱讀氣氛遜色的年代,卻仍有學生年讀逾200本書。如何可以教出主動閱讀的小朋友?有父親竟在帶同女兒到蘭桂坊後,引起她讀書興趣。
藍田循道衛理小學每名學生年均閱讀量是250本書,雖然追不上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每月看30本書(一年360本),但數目確實不少。不論是走廊,還是操場,甚至是午膳時間,交談的小朋友,基本上都拿着圖書,甚至爭相分享自己閱讀中的故事。
若有天所有書籍消失了,會發生什麼事?有小朋友認真地說:「無書好大件事,大家無嘢做!」、「人生無樂趣啊!」

藍田循道衛理小學每名學生無時無刻不拿着書本。(鍾偉德攝)

蘭桂坊遇「狼人」 愛上驚慄小說 

曾在中文課時因為偷看課外書而被老師沒收書本的小六生林嘉雯憶述,變成「書蟲」源於爸爸在某一年萬聖節時,帶她去蘭桂坊:「一晚見到4個狼人,之後就開始找狼人的書看。」她漸漸愛上看驚慄小說,更將同一系列看了又看:「看了中文,再看英文。」

無書看連小息都無意義

愛好閱讀不只有她,同學朱信嘉亦是相當沉迷閱讀。她指出,校內閱讀文化濃厚,不論在課室、天台等地方都有書本供學生借閱,形容書本是校內認識朋友、與人溝通的話題:「無書好大件事,大家無嘢做,無嘢好講,小息都無意義!」


正在旁閱讀數學解題書籍的甘旻諾同學立即附和,自己與班中男同學可以成為朋友,全因書本,笑稱若書全消失了:「人生(都會變得)無樂趣啊!」

學生年看250本圖書

該校圖書館主任陳敏儀表示,計同電子書和實體書,校內每名學生每年平均會看約250本書,而校內閱讀文化濃厚,全因全校教師均參與其中,不同科目教師會按課程內容及學生程度推介書籍,校長亦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說故事比賽,令閱讀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

圖書館主任:電子書助SEN學童閱讀

雖然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對SEN(特殊教育需要)或基層家庭的年幼學童而言,單獨看傳統書籍的難度較高。陳敏儀稱,因應校內約有7%至10%是SEN學童,而電子書可吸引他們,邊認識發音,邊提高小朋友接觸書本意欲:「電子書對基層、低年級或SEN學生有一定幫助,讀音配上圖畫,可以提升他們接觸書本的質及量。」

電子書在港未算普遍,不少家長擔心子女拿着電子器材會「打機」,而非閱讀。陳敏儀教路,家長可參考新加坡的建議,轉用大屏幕,以及調整屏幕角度,方便家長在子女閱讀電子書時作出提醒,小朋友亦會傾向自律。

+3

三大方法令子女愛上閱讀
要子女閱讀,陳敏儀認為,家庭及校園均都應該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有閱報習慣的父母,可以在小朋友面前看,亦可以跟他們分享,讓他們知道,閱讀可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次,家長不應該控制或干預小朋友選什麼類別的書,陳敏儀認為即使是漫畫或厚到他快拿不起的書都不是問題;即使只是「摸書」也好,「只要小朋友對書有好感、有自豪感,與書本建立了關係,他會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看的書」。

第三,家長毋須強迫子女要由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她解釋,若小朋友感興趣,便會主動找更多同類型的書。

教育城擬增台灣英國電子書

香港教育城高級發展經理洪婉玲亦認同,引起興趣是令小朋友主動閱讀的好方法,而教育城今年亦調整了電子書使用方法,讓學校在選擇電子書種類時有更大自由度,她透露,現時教育城的電子書主要是香港、澳洲或美國出版社的產品,期望未來可增加台灣及英國出版社的電子書,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吸引更多學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