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委會倡建14景點 大嶼山恐釀生態災難

撰文:黃煒堯
出版:更新:
(陳焯輝攝)

特首梁振英早於2014年《施政報告》提及發展東大嶼都會概念,圖令大嶼山變成類似中環的核心商業區。成立兩年的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昨首次發表工作報告,惟報告非重點着墨於與商業有關的內容,反倡設14個旅遊景點,當中更建議馬蹄蟹主要繁殖地大嶼山南部的水口增設碼頭、滑翔傘等水上活動,恐嚴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有團體批評建議以保育包裝,實破壞自然生態,且發展局只透過網頁在周日公佈,做法「鬼鬼祟祟」,逃避公眾和傳媒質詢。

梁特於《施政報告》2014提出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就區內規劃、發展及保育等向政府提出意見,惟委員絕大部份為梁粉,其中身兼多項公職的林筱魯,更被揭在大嶼山二澳展開復耕農地工程,涉利益衝突。經過兩年討論,委員會首份工作報告昨出爐,但當局無安排記者會,僅低調在政府新聞處網頁發稿,疑冷處理事件。

水口是馬蹄蟹的重要繁殖地,發展恐嚴重破壞該區自然生態。(漁護署)

報告建議於大嶼山東部水域填出人工島,發展東大嶼都會,預計可容納40至70萬人口。另外,北大嶼山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建議發展為住宅項目,連同附近水域填海,貫穿東涌新市鎮、港珠澳大橋、機場北商業區及三跑系統,組成北大嶼山走廊,集中發展經濟及房屋,估計整個大嶼山未來可容納約100萬人口。

 

報告另一重點是將大嶼山規劃為14個康樂及旅遊地點,其中以芒草、日出美景為人熟悉的大東山,建議研究增設觀星設施及露營場地等遊玩設施,方便遊人前往;而大嶼山南部的水口,是馬蹄蟹的重要繁殖地,但報告建議在水口增設碼頭,又指考慮增設滑翔傘、動物農莊等康樂及野外活動設施,恐嚴重破壞該區自然生態。

路政署發言人指港珠澳大橋本地工程已建造的逾1000支大口徑樁柱中,曾有7支樁柱需要承建商自費重做,惟無回應相關補救工程涉及的時間及金額等。 (資料圖片)

守護大嶼聯盟召集人謝世傑批評,整份報告的建議別有用心,並非改善大嶼山的鄉郊文化、自然景貌及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反以綠色旅遊為名,實配合珠三角經濟圈的發展,猶如向大嶼山插了第一刀。謝世傑指,建議中含大量填海建議,連帶港珠澳大橋人工島、東涌及三跑等設施,推算大嶼山一帶填海面積達2,200公頃,相等於3分之1個香港島,對區內生態將有嚴重破壞。有傳是次報告為周三發表的《施政報告》放風,謝世傑指政府突然出招,暫未有下一步計劃,但不排除會在大嶼山南入口發起第二次慢駛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