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至少17宗路陷 9宗涉及爆水管 專家質疑渠管老化引致
九龍塘窩打老道南行出現路陷,需要封閉慢線緊急維修,昨早上班繁忙時間獅子山隧道口往尖沙嘴方向一度塞車。搶修超過一日,渠務署指料今(3日)早6時重開所有行車線,並初步調查發現南行快線附近的渠道和快線行車道路底損毀,是今次路陷的「元兇」。另翻查報道,過去一年本港發生至少17宗路陷事件,其中9宗涉及爆水管。
有專家估計今次及過去多宗路陷事故是因水管老化出現裂縫,地底沙土流失,路面混凝土或瀝青難以支撐車輛駛過的重量,引致路陷。
今次路陷路段為窩打老道天橋南行近沙福道的落橋位,前日(1日)出現路陷,需要封閉慢線,運輸署當晚透過網頁「預警」公布,指料翌日早上該路段交通將非常擠塞,呼籲市民預留充足時間或考慮使用其他道路。到昨日(2日)早上繁忙時間,獅隧往尖沙嘴方向一度塞車,行車緩慢。同時,有大批市民避免塞車遲到轉搭港鐵,有學生更提早40分鐘出門,九龍塘站湧現人潮。
周五早上重開所有行車線
渠務署人員自前晚開始已在現場進行搶修,但至昨晚近7時,仍然未完成。記者現場所見,工程人員挖開該段路前後的路面,檢查水管等地下各項設備,其後以路面物料填補部分挖開了的位置。
渠務署昨晚回應指,路陷坑洞面積約8米x4米、深約4米,經檢查後初步發現南行快線附近的渠道和快線行車道路底有損毀。 政府分階段修復損毀的渠道及行車路,包括先在快線行車道進行灌漿加固工程,再修復中線的行車路,預計可在今日(3日)早上6時重開所有行車線。
專家:地下沙土流失路面物料 難支撐重量致路陷
翻查過去一年傳媒報道,本港發生至少17宗路陷事件,當中有9宗涉及爆水管,包括今年7月28日葵涌葵盛東邨盛和樓對開路段,地下一條鹹水管爆裂,鹹水湧出路面致地面路陷,來回行車線封閉。
香港工程師學會土木分部副主席梁偉豪表示,根據過去經驗,本港出現類似路陷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附近水管老化出現裂縫,令地下沙土湧入水管。久而久之,地底沙土流失,路面混凝土或瀝青難以支撐車輛駛過的重量,就會引致路陷。他續指,除了爆水管,如附近有河流,亦可能帶走路面下的沙土,但今次窩打老道位置附近並無河流,「相信是和水管破裂有關」。他說,從現場照片可見路陷處明顯可見下陷位置有一定面積,顯示附近較舊或破裂的水管或出現裂縫,令該處水土流失,路面物料抵受不了壓力,繼而路陷。
至於有何措施避免路陷,梁偉豪指,由於水土流失的情況在爆水喉後比較普遍,工程人員可在爆水管後特別留意水管內是否會出現裂縫,或者有不尋常的沙泥流入水管,「可以在沙井內放入特別攝錄機,檢查渠管情況。」至於今次渠務署處理超過一天,仍然未完成維修工作,梁偉豪形容是「正常做法」,「最重要檢查清楚涉事渠管,以免日後再出現爆裂,引致路陷。」
過去一年的路陷事件中,亦有不少是大雨過後出現路面破裂的例子。梁偉豪指,雨後出現路面破裂的成因和面積較大的路陷有所不同,他解釋,如路面本身有裂縫,下雨之後雨水就會儲藏在裂縫內,之後再有汽車駛過,就會擠出罅隙中的積水或泥土,令路面破裂,「但就較少會像水土流失般,出現大洞,兩者是兩種不同的情況」。
過去一年路陷個案
日期 | 地點 | 原因 |
2017年11月2日 | 窩打老道天橋 | 渠道損毀 |
2017年10月28日 |
牛頭角道 | 爆水管 |
2017年10月25日 | 南朗山道 | 爆水管 |
2017年10月25日 | 觀塘功樂道 | 爆水管 |
2017年8月28日 | 沙田道風山馬路 | 大雨影響 |
2017年8月4日 | 長沙灣長順街 | 大雨影響 |
2017年7月28日 | 葵盛東邨 | 爆水管 |
2017年7月25日 | 中環皇后大道中 | 地下水土流失 |
2017年7月6日 | 牛池灣龍翔道 | 大雨影響 |
2017年6月28日 | 灣仔分域街 | 爆水管 |
2017年5月24日 | 筲箕灣英皇道 | 大雨影響 |
2017年4月16日 | 紅磡德康街 | 爆水管 |
2017年4月7日 | 長沙灣元州街 | 爆水管 |
2017年3月18日 | 灣仔軒尼詩道 | 爆水管 |
2017年3月10日 | 大埔頌雅路 | 地下水土流失 |
2017年3月10日 | 葵涌葵豐街 | 爆水管 |
2016年11月27日 | 西九龍公路 | 大雨影響 |
資料來源:綜合傳媒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