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公屋封頂論非林鄭首創 15年前房屋政策「隱藏第十招」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接受傳媒專訪時提出公屋封頂論,表示公屋數量由現時約76萬伙增至80萬伙已經足夠,未來會將資助房屋重點轉向綠置居。其實這個構想,並不是林鄭首創,而是15年前,港府房屋政策的「隱藏第十招」。
15年後的今天,林鄭月娥又再舊事重提,相信是政府內部評估過後,15年前解決不了的問題,如今已經有解決方法。不過實際上,公屋封頂論卻忽略了兩個現實難題,政府硬推絕非明智。

林鄭接受《明報》訪問時指,目前本港已有76萬個出租公屋單位,快將增至80萬,認為在保持公屋單位流動性下,此數目足夠應付基層家庭需求。(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延伸閱讀:公屋數目封頂?林鄭月娥:80萬伙已夠照顧基層 房策非迫人買樓

公屋數量封頂 董建華年代的構想

其實公屋數量要封頂,在政府內部已經醞釀了十幾年,並非在林鄭上任後才「從石頭爆出來」。話說在2002年的時候,當時香港經濟受到亞洲金融風暴、科網泡沫爆破、911事件等連環打擊,而樓價插水更令香港傷上加傷,在百業蕭條、民怨滔天之下,當時獲得時任政協副主席霍英東振臂一呼「我挺董」而得以連任特首的董建華,新一屆任期開始之後便著手推出連串救亡措施,「搞活地產市場」更是重中之重。

而其中一招重招,就是2002年11月推出的樓市「孫九招」,亦即時任的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公布取消定期賣地、停建居屋、叫停兩鐵(地鐵和九鐵)住宅項目、公屋則由需求主導維持三年上樓等九項措施。但當年的九項措施之外,孫明揚仍有隱藏第十招留中不發,就是將公屋數量封頂。

2002年至2007年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的孫明揚,曾推出「孫九招」托樓市。(資料圖片/鄭劍峰攝)

延伸閱讀:未來5年公屋供應量遠低長策水平兩成 明年推4400個居屋單位

「孫九招」的隱藏招式 政府圖退出房屋市場

當年政府備受財赤困擾,假如還要向房委會注資數以百億元計,支持其建屋計劃和日常營運,實在相當吃力。加上在數碼港、八萬五等「計劃經濟」項目遭受挫敗之後,當時的社會氣氛是希望政府回到「小政府」角色,設法將一些政府功能市場化,而政府徹底退出房屋市場,將住屋需求盡量由市場解決,就是當年公屋數量封頂構想的大背景。

根據當年孫明揚的講法,當年的公屋數量大約有60萬伙,在可見的將來會繼續維持3年上樓的基本承諾,但假如在一個「較長遠的將來」,公屋建屋量到了一定的規模,而每年遷出的戶數,已經足以滿足公屋輪候的需求,就可以將公屋數量封頂,穩定在某一個數量之中,形成一個流轉循環機制。

房協最快年底推出約600伙居屋,包括將軍澳翠鳴臺。換言之,今年共有約3000伙居屋應市。(鄭子峰攝)

延伸閱讀:煥然壹居樓王售逾1205萬元 呎價1.8萬 明年居屋呎價勢破萬

公屋流轉成為難題 林鄭以綠置居拆招

只不過,這個構想一擱就是15年,並非無因,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如何促使更多人遷出公屋、騰出單位。當年政府曾經想過以現金津貼的方式資助市民到私營市場租樓,但由於爭議太大,最終作罷;而另一方面,長時間停建居屋亦中斷了置業階梯,後來雖然復建居屋,惟供應量卻非常有限,到了梁振英政府,又以確保私人住宅供應為優先,居屋建屋量一直都不達標,遑論形成當年所想像的公屋流轉循環。

到了林鄭上台之後,資助房屋政策的重點就是設法為公屋流轉的問題尋找答案,她的方法就是透過綠置居,先向一些經濟能力較好的公屋戶提供誘因,讓他們主動交出公屋單位,騰出的公屋就重新編配給輪候人士,形成資助房屋的流轉;另一方面,透過綠置居成功「上車」的市民,則有更多本錢向上流動,購買居住環境較佳的二手居屋或私樓,形成私人住宅市場的流轉。

林鄭表示「綠置居」不會影響公屋輪候冊輪候時間。(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拆局】長策目標漸行漸遠 建屋承諾變空談 王坤:政府早有預謀

林鄭舊事重提 恐忽略社會新形勢

而林鄭選擇在這個時機重提這個構想,相信亦因為房屋資源運用的問題。據熟知有關政策的政府人士指,政府發現近年的公屋總供應量雖然有所增加,但是居住在公屋的總人口卻沒有顯著增加,最近幾年都維持在約二百萬的水平,當中或反映公屋興建得愈多,只是變相鼓勵了現有公屋戶透過分戶等方式分一杯羹,因此投放再多的資源興建出租公屋,對解決住屋問題的作用可能低得不成比例,而將公屋數量封頂,將資源興建更多綠置居,反而有助盤活沉澱了的出租公屋資源。

這個構想,在理論層面似乎很理想,但實際層面卻仍存在不少疑問。一方面,因為本港總人口仍處於一個增長狀態,據估算,將由目前大約739萬人,增至2043年822萬人的頂峰,不但未來二十多年仍會有83萬新增人口的居住問題需要解決,而由於本港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是單程證人士,但目前的客觀情況,是單程證人士不少都屬於社會的中下階層,他們對廉價住屋的需求相對殷切,假如出租公屋數量在短期內封頂,如何應對未來十多二十年不斷增加的租住房屋需要?

香港人口增長主要是由移民人數,特別是持單程證來港人士所帶動。(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本港年中人口增5.3萬人逼近740萬人 單程證急升成主因

續建公屋有現實需要 封頂論宜加三思 

另一方面,政府或許會認為,興建更多公屋之後,住在公屋的人卻沒有增加,是一種「資源浪費」。不過隨着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市民希望生活環境相應改善,住得寬敞舒適一點,其實可說是「合理期望」,正如多年來公屋的建設標準亦不斷隨時代升級一樣,就算是公屋戶主的成年子女希望分戶改善居住環境、成家立室,要求並不過份。

真正問題是政府有沒有決心覓地建屋,特別是確保出租公屋的供應能夠滿足社會上的合理需求,而不是輕言「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