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彭清華或將「入京」接掌統戰部 中共「大統戰」格局形成 

撰文:沙半山
出版:更新:

2017年9月下旬,中央涉港機構出現人事調動,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接替王光亞,出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澳門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接棒調任香港中聯辦主任。在涉港事務上,外界關注的核心調整,就是「十九大」之後誰將接替目前主導中央對港政策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此外,中央還有一個關鍵職位往往被外界忽略,那就是過去5年,開始越來越多參與到具體對港事務的中央統戰部。
作為中央直屬三大機構之一,目前兼任統戰部部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孫春蘭(1950年)年齡「到線」,如無意外將在十九大上卸任,因此統戰部部長一職或也將迎來重大調整,而據海外多維新聞網分析,現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將是可能的接替人選之一。

時任香港中聯辦主任彭清華在2012年底調任廣西黨委書記,主政一方。(資料圖片)

習近平主導統戰「升格」

「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被譽為中共的三大革命法寶。從中共的歷史來看,每逢關鍵的轉折時期,統戰工作都會被賦予非常重要的地位。在2012年十八大之後,習近平作為中共總書記,對統戰工作也愈加重視。譬如在2015年5月,習近平召開其執政期間首次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也是中共時隔9年再度舉行中央層面的統戰工作會議。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統戰工作會議的規格有所提升,由此前的“全國統戰工作會議”變成“中央統戰工作會議”,會議規格由統戰系統內部活動轉向中共高層主導。據此解讀為統戰工作「升格」。

這種「重視」也體現在中共黨內法規的制定上。2015年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這是中共自1921年建黨以來,出臺的首部關於統一戰線工作的黨內法規。

人事佈局和組織架構上,「統戰」系統官員級別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2014年12月,中共政治局委員孫春蘭接替令計畫兼任統戰部部長一職,這是多年來首次有政治局委員領銜統戰部的情況出現。2015年4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民委主任王正偉兼任統戰部副部長,意味著時隔三十多年之後,中央統戰部再度出現了雙副國級的「配置」。

此外為了確保統戰工作能夠在中央領導下直接推行,在201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設立「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這一機構。截止目前,僅知道副組長為孫春蘭,組長是誰中共方面尚未透露,不過普遍認為該領導小組組長的一個可能人選正是習近平本人。

另外,目前大陸31個省份當中,已有超過20多名省級黨委常委兼任省級黨委統戰部部長。在中央地方統戰部皆由重量級人物掌舵的背景下,一種「大統戰」的局面接近定型。

習近平自出任中共總書記後,對統戰工作愈加重視。(資料圖片)

統戰部開始涉入對港事務

在統戰工作受到中央重視的同時,跡象顯示,統戰部開始越來越多的介入到涉港事務中。統戰部長甚至成為僅次於全國人大委員長,在涉港事務上具有話語權和執行權的官員。

中共負責香港、澳門等一國兩制事務的最高部門是「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該小組一般由一名政治局常委任組長,並配有兩名副組長。官方公開的資訊為張德江為組長,兩位副組長一位是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另一位元是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楊潔篪。2016年12月,習近平會見述職的時任香港特首梁振英時,孫春蘭即以統戰部長的身份第一次參加述職會。而且當時就坐于張德江之後,位於該小組副組長李源潮、栗戰書和楊潔篪等人之前。這樣的座位安排,當時就引發外界的各種猜測。當時就有報導稱,孫春蘭以政治局委員兼任統戰部部長的身份,已增補為負責港澳工作的小組的副組長一職且排名第一,這種打破常規的人事安排自然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解讀認為,孫春蘭的這種職位變化屬「依規而行」。「規」即前文所說的中共統戰工作首部黨內法規《統戰工作條例》,這部條例明確了統戰部的職責包括「開展港澳台海外統一戰線工作」。 所以,如果統戰部長「入閘」港澳協調工作小組,擔任排名第一的副組長這一變化或許將在十九大之後繼續延循,成為慣例。

 

彭清華主政廣西5年,在扶貧問題上成績斐然。圖為廣西貧困山區小學搬進新教學樓上課。(新華社)

分析稱彭清華是可能人選

據多維新聞分析,彭清華是十九大上接替孫春蘭任統戰部長職位的一個可能人選。原因有四,其一是年齡符合,1957年出生的彭清華現年60歲,根據中共省部級幹部65歲退休的要求,還能在政壇繼續工作一任。

其二是履歷上,作為目前31省省委書記中,唯一有過香港中聯辦主任履歷的彭清華,似乎更符合中央目前對於統戰部參與涉港事務的要求。彭清華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是現任中組部部長趙樂際(77級哲學系)學弟,在在1983年於北大畢業後,即進入中組部工作,長期擔任原中組部部長、中共百歲元老宋平的秘書。2003年12月,彭清華離開中組部,前往香港中聯辦擔任副主任,2007年11月,剛晉級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任港澳協調小組組長。同年彭清華在中聯辦副主任位上,行政級別晉升至正部長級。2009年5月,彭清華升任香港中聯辦主任,一幹3年,並在任內參與了2010年香港政改方案。

其三在廣西主政5年,彭清華的政績也可圈可點,在「扶貧」問題上成績斐然。中共十九大前,中國地方政要紛紛在《人民日報》密集談發展,其中彭清華談到,廣西是在2016年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成效考核中被列為綜合評價好的省份之一,「我們將以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為重點,確保全面脫貧」。

廣西作為中國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即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自治地區、陸地邊境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截至2015年底廣西尚有貧困人口452萬。而扶貧作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最為關心之事,在十八大後的近5年間,他在中國國內考察30多次,幾乎每次都提到扶貧。2016年資料顯示,彭清華主政廣西期間,有111萬貧困人口達到自治區脫貧認定的標準。經過脫貧「雙認定」、國家組織的協力廠商評估及省際交叉考核,2016年廣西脫貧人口比上年增加23萬;減貧速度為25%。也就是說,在扶貧方面,彭清華算得上執政有方。因此,今年以來,習近平在內地的考察行程只有4趟,分別是河北、北京、山西和廣西,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習對彭清華的信任。

第四,彭清華具有很強的政治意識,早在3年前,彭清華就已聯合十幾個省的省委書記,上書中央要求確立「習核心」。2016年1月13日彭清華再次強調「習核心」,早於十八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9個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前後接任省委書記的中共官員,5年以來只有上海,廣東,福建,四川,廣西未曾發生變動,預計將在十九大前發生重要調整,彭清華位列其中。

中南海的任何一項人事任命都不是出於某一個因素而決定的,而是多個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今天對於彭清華的關注,除了聚焦他是否能夠「入京」負責統戰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層面,統戰部長會否繼續由政治局委員兼任,以及統戰部會否越來越多的介入涉港事務,這才是問題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