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車廂污染物細菌超標 空轉引擎更高危 長期吸入或增患癌風險
根據運輸署資料,去年本港私家車領牌數目較4年前增幅逾17%,惟市區平均行車速度在過往10年卻減慢了11%。在車多行車速度減慢及嚴重塞車情況下,駕駛人士逗留在車廂內的時間隨之增加。但有調查發現,抽樣測試私家車車廂中的空氣有害物質含量,有樣本的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二氧化碳和細菌的最高濃度,分別是環保署建議標準的11倍、8.8倍及1.4倍。
安利(香港)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就香港私家車車廂內的空氣質素進行調查,抽樣選出51輛不同型號的2至7座位私家車,車齡介乎1至18年,從駕駛者日常在繁忙時間往來家至工作地點,在正常駕駛時與汽車引擎空轉(即停車不熄匙)時作出評估,當中包括量度微細懸浮粒子PM2.5及PM0.3、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甲醛、細菌和甲苯等。
結果發現,51個樣本的車廂中,根據環境保護署辦公室及公衆場所的室内空氣質素指引,其中12個樣本的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超標;49個樣本的二氧化碳超標。至於細菌含量方面,有3個樣本超標。其中,有不同樣本的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二氧化碳和細菌含量的最高濃度,分別竟是環保署建議標準的11倍、8.8倍及1.4倍。
汽車引擎空轉情況更嚴重,10個樣本車廂中,甲醛、苯及甲苯錄得的最高濃度樣本,分別為建議標準的129倍、299倍及30倍,而二氧化氮濃度更是全部樣本超出建議標準,當中錄得最高濃度的車輛樣本更是建議標準的29倍。
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賴嘉雯指出,駕駛者開冷氣引擎空轉,可能製造更高有害物質含量,並解釋空轉時引擎不能有效燃燒汽油,加上風力減少,稀釋作用隨之減少,令高濃度化合物產生及積聚。她又指,車齡越高,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也會越高,估計與引擎老化、管道生鏽、洩漏等有關。
冷氣隔塵網吹出、劣質香味劑或相關
賴嘉雯說,車廂內空氣污染來源包括由車外滲入、由冷氣隔塵網吹出、含化學物質的劣質香味劑、通風設備不足,車內製品釋出甲醛及食物異味、煙味、寵物皮屑等。她以測出苯最高濃度的7年車齡日本車為例,「在這車停車熄匙時停留一個鐘,等於在污糟的辦公室坐一個月」,相等於在辦公室一個月内吸入的苯總量,建議司機透過開窗引進新鮮空氣,但在其高污染的地區,例如過隧道或塞車時,要把它們關上。她又指,不少車主都沒有清洗隔塵網的習慣,甚至不知道隔塵網位置,但隔塵網有助過濾微細懸浮粒子,而活性碳隔塵網更可減少車廂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耳鼻喉專科醫生何志謙也指,由於污染物不能用肉眼看見,以爲敏感、鼻塞等症狀屬正常,甚至習以爲常,但若車內有污染物,身體會有刺激或過敏反應,例如咳嗽、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及流眼水。駕駛人士普遍忽略車廂內的空氣質素,若長期吸入有害污染物,或會導致肺部及呼吸道等問題,長此下去有可能增加患癌風險;而長者、小童、懷孕中的婦女、抵抗力差人士、糖尿病患者、哮喘及鼻敏感等長期病患者都是高危一族。
另一耳鼻喉專科醫生袁寶榮表示,調查中驗出私家車車廂空氣中含有的黴菌,主要會影響免疫力較低的患者,例如患有慢性氣管炎的患者有機會受到影響。而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指出,大部分人駕車時會開冷氣,他提醒市民應定期清洗車內空氣裝置。但黃醫生亦指出車內空氣普遍較車外好,市民不用過份擔心。
半年應清洗或更換隔塵網
此外,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表示,香港大多車主不知道車內空氣會變差,他們普遍只會留意座椅或地毯上的清潔度。但原來車內的隔塵網及「風格」亦需定期清洗或更換,否則當車內空氣一直循環,會令車內空氣質素變差。李耀培提醒車主若長期開車內冷氣,約半年左右需清洗或更換風格及隔塵網,以免滋生黴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