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拆局】房策兩大隱憂礙成敗 公私樓「計時炸彈」待拆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本周三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如何解決各階層住屋困難勢成各方關注焦點,林鄭將推行多項新房策,成效如何有待考究,但現時有兩大隱憂其實需要密切關注,倘不尋找解決方法,恐怕會成為本屆政府房屋問題最大「黑洞」。

林鄭新班子要爭取民意支持,房屋問題如何撥亂反正是重要關鍵。(資料圖片)

公屋興建編配大落後   須整頓房署官僚僵化
上屆政府未來10年的最新房屋供應目標為46萬個,其中20萬個為公屋單位,但至去年底仍欠4.4萬個單位的建屋土地;而上年度有四個公屋工程項目延誤,引致規劃中的約1.9萬個公屋,實際只有1.13萬個;更離譜是本年度可供編配公屋為2.54萬個,比去年減少約四分一。

「搵唔到地、起唔切樓、編唔夠房」,誰之過?前者或有追落後因素影響,但後兩者肯定房委會及房屋署責無旁貸,年年公屋建成及編配大大落後於需求目標,不是一、 兩年的偶然現象,林鄭政府若不整治房屋署官僚、僵化運作,對解決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問題,恐怕會成為管治的政治炸彈。

事實上,橫洲公屋發展事件、公屋鉛水醜聞均見到房屋署管治惡劣、官僚僵化及態度散漫,興建及編配公屋年年都未達標,房屋署無積極改善,任由情況越來越嚴重,試問由尸位素餐者推動新房策,又如何能寄予厚望?

煥然壹居一名業主原來申購時只有18歲,有可能是成功置業「靠父幹」例子。(資料圖片)

「父幹」助置業倘爆煲   影響比97年樓市暴跌更大
此外,金融管理局近期一再強調倚靠「父幹上車」問題值得憂慮,強調這類置業方式導致家庭層面的「抵禦收入衝擊能力」較過去脆弱,而住宅物業市場前景「極不明朗」,意味著無力抗逆的「爆煲」風險會增加。

除了私人市場外,現時資助出售房屋申請不設入息下限,是令「零收入」年青人利用「父幹」、「母幹」成功取得房屋資助的重大漏洞。房協出售青衣綠悠雅苑、市建局出售煥然壹居,均曾錄得「零收入」申請者成功申購紀錄,其中煥然壹居更有年僅18歲申請者,成功購入至少逾340萬售價單位。

房屋署過去曾表示,收過不少「零收入」白表單身申請,但近年卻刻意隱藏有關資料,甚至拒絕向傳媒發放,明顯有縱容「父幹」、「母幹」助並無入息子女瓜分資助房屋資源之嫌。

回歸初期樓價持續下滑,夾屋、居屋撻訂潮湧現,當時只是一個單位業主受影響,他們的上一代並未牽涉其中,但近年買樓靠「父幹」日趨普遍,不少父母把自住單位加按,協助子女支付首期「上車」,若樓市掉頭向下,兩代人未必可應付按揭還款,影響層面及禍害之深,隨時比當年更嚴重,政府針對發展商高成數按揭風險之餘,亦是否需要研究資助出售房屋縱容靠「父幹」協助置業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