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故宮】故宮館為何會似個「鼎」? 嚴迅奇親自解話
西九故宮館的外觀設計,一向被指似一個「鼎」。不過負責設計的建築師嚴迅奇現身說法,指設計理念並不是來自「鼎」,反而和一個獨特的香港因素有更大關連。
延伸閱讀:【西九故宮】明年動工 2022年開幕 栢志高:非北京故宮複製品
西九故宮館概念設計圖輯
嚴迅奇笑問「鼎」形之說何來
西九管理局行政總裁栢志高(Duncan Pescod)和嚴迅奇,在周五(10月6日)就故宮館的概念設計進行介紹時,被問到故宮館的「鼎」形設計概念何來,但這個問題隨即被嚴迅奇更正,他表示這個設計的構想並不是來自「鼎」,並笑着反問記者,「鼎」形之說到底從何而來。
翻查有關西九故宮的傳媒報道,原來「鼎」形之說,最早應該是出自今年初《傳真社》的報道。故宮館將設在西九的消息在去年底傳出之後,當時政府只交待會由嚴迅奇負責設計,但在政府的諮詢活動的圖片之中,故宮館只是一個四方格。有關設計圖,要到今年初才由《傳真社》披露,故宮館是「鼎」形設計的說法,就是由當時開始。
如果故宮館不是「鼎」形,又是甚麼?嚴迅奇親自解說,其實故宮館的外形,甚麼形都不是,設計成這個模樣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一個香港的獨有因素:土地問題。
西九故宮也有土地問題 設計方正用盡空間
嚴迅奇指,國際上不少博物館的樓層普遍都不會太高,一般不超過三層,但由於香港土地有限,西九故宮館就只得向高空發展,但城規又有高度限制,因此設計成目前的五層。而相比起2015年才落成,位於台灣嘉義的「故宮南院」採取流線型的設計,香港故宮館的設計方方正正,主要是從功能主發,因為這樣的設計可以用盡空間。
至於故宮館的「上寬下窄」佈局,的確是和中國視藝文化有關。因為除了「鼎」之外,其實不少中式器物,例如杯、碗、壺、扇,以至屋簷瓦片等都是「上寬下窄」,嚴迅奇認為這種設計除了能夠善用空間,亦可以展現出中華視藝文化的巧妙平衡感。
延伸閱讀:【西九故宮】嘆香港有嚴迅奇有幸亦不幸 林雲峯:設計合適人選
中庭成公共空間 望向維港、大嶼山
但除了講求在實用加入中華文化元素,嚴迅奇亦表示,故宮館亦融入了不少現代化博物館的特色。例如館內除了用作擺放展品的展館樓面,亦在當局提出的基本設計要求之外,特意在戶內和戶外都加入不少公共空間,因為參觀者可在公共空間休憩,或者進行交流溝通,正是現代博物館的重要功能。而且博物館能夠坐落在一個世界級海濱,在國際上也相當少有,因此他將中層的中庭設計成可以望向維港,至於高層中庭則可以遠眺大嶼山。
雖然故宮館的概念設計已經完成,但博物館的內部設計仍有待進一步優化,要再仔細研究館內的參觀動線,以至安全問題等等。栢志高稱,如果設計進度順利,博物館主體工程可望在明年招標,並按原定計劃在2022年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