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士元逝世】戰火中求學 一級榮譽畢業 黃埔船塢華人工程師
「政壇教父」、人稱「大Sir」的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鍾士元,縱橫政局半世紀。回顧青蔥歲月,一本工程師投身基建的小說,改寫鍾士元的人生目標,令他從此踏上工程師之路,並以一級榮譽畢業於香港大學,成為黃埔船塢僅有的兩位華人工程師之一。
生於亂世,有種責任。鍾士元在大陸期間處理工廠業務,其後赴英深造獲青睞,但他毅然返港投身工業革命,由一名商人華麗轉身,展開多年公職生涯,從此把大半生歲月與香港命運緊扣一起。
代表學校贏排球比賽冠軍
百歲人瑞的鍾士元,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仔」。父親祖籍廣東佛山,來港成為五金商人,從事入口生意。鍾父在港邂逅第三位妻子,於1917年11月3日誕下鍾士元。
鍾士元共有七兄弟和三姊妹,在眾兄弟中排行第五。他在中文學校度過6年小學生涯,其後就讀英皇書院及聖保羅書院。據《香港回歸歷程:鐘士元回憶錄》記述,鍾士元喜愛參加不同課外活動,足球、籃球、乒乓球及網球樣樣精通,排球更是摯愛。鍾氏身材矮小,多負責後排防守,而他曾代表聖保羅書院贏得校際比賽冠軍。
一本小說 踏上工程師之路
1936年,鍾士元預科畢業後前往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但一本描述工程師投身中國基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小說,令他深受觸動,立志踏上工程師之路。在上海完成首學年課程後回港過暑假,卻發生「一二八」淞滬事變,日本侵佔上海,他被迫留港轉校,於香港大學重讀一年。
當時港大約有400名學生,但修讀工程科僅約80人。大學三年級時,鍾與另外兩位同學希望學以致用,集資數千元,在學校附近的高街開設一間小型機械工廠,鍾負責日常運作。
港大一級榮譽畢業 黃埔船塢華人工程師之一
1941年5月,23歲的鍾士元港大工科畢業,是工程系唯一的一名一級榮譽畢業生,同時獲得所有學業獎項。當時,本港工程界多以英國人主導,黃埔船塢僅有兩名華人工程師,但他獲聘在機器廠工作、出任助理工程師,月薪200港元,另一華人則在設計室工作。
然而,他的首份工作時間並不長久。1941年日本侵略的戰火蔓延至香港,儘管守軍英勇抵抗,但日軍在聖誕日攻陷香港,更要黃埔船塢修理其戰艦,鍾士元不願為日軍服務,翌年初逃往澳門,居住在女友張蓉馨家中。兩人同年年中在江西結婚,育有兩女一子,可惜太太於1977年因心臟病離世。
日軍攻陷香港 鍾士元偷渡返港取工程書
香港淪陷後,鍾士元寫信聯絡港大工科講師曾華勝,對方在 江西省擔任省府(臨時省會)泰和縣機械廠的總工程師及副廠長,知悉鍾的情況後,邀請他前往其工廠工作。成行之前,鍾先乘船偷渡返港取回工程書籍,期間更遇上日軍截查,險與「死神」擦身而過。
初抵江西不久,他轉至一間官民合辦的鋼鐵廠任廠長,並在中正大學兼任副教授。1944年,日軍攻陷泰和,他轉往江西興國,其後再於南昌附近的小鎮上,開設新的機械廠。
接收水電廠 差一點改變一生
鍾士元在回憶錄稱,曾協助從日軍手上接收一間水電廠的事件,形容經歷「差一點改變我一生。」1945年8月太平洋戰爭勝利後,江西省政府委派鍾士元到南昌市,協助接收被日軍「霸佔」的水電廠,並任廠長一年。翌年,當地官員盛邀他赴東三省任高職,經深思熟慮後,他婉拒並毅然辭職返港。他寫道:「有時,重溫往事,想到當年假如選擇前往東北,我的整個人生歷程將會改寫。」
返港後,鍾士元到港大同學黎景宋、其家族開設的香港光宇製造廠,任總工程師,月薪高達1,000港元,而當時的工廠女工日薪僅約3港元。工作兩年期間、1948年夏末秋初,他取得英國文化協會的研究學人獎學金,隨後遠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深造,入讀工程研究學院,跟隨金屬學權威H. W. Swift教授學習。
兩年後,他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職研究學者,一年內發表六、七篇論文,亦曾獲得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的最佳論文獎Whitworth Prize。當時,英國一間大公司以年薪一千英鎊(即現時約1萬港元)聘任他,但他愛港深切,認為有道德責任回港貢獻,1951年重返光宇製造廠。
惟經濟不景氣,1953年他自行成立顧問工程公司,協助工業投資者創立工廠。1956年幫助美國永備公司(Eveready)入股製造電筒的宋氏公司,同時結束其顧問工程師業務,出任已改名「崇佳實業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
1958年,港府委任行政局華人首席非官守議員周錫年,籌備成立「香港工業總會」,以統一行業與英、美作生意談判,鍾士元亦被任命為委員之一,從此展開他叱咤風雲的半世紀公職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