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海難五周年】消防員收獲救者感謝信 「令我對工作續有心」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10月1日國慶夜維港煙花年年燦爛;同一日,亦是南丫島海上永誌的傷痛,5年前的撞船事故造成39人喪命。有當晚首批趕抵現場搜救的消防員憶述,由爆窗探身入艙,在呼救聲不斷中拉出所有被困乘客,一心一意都是「救得幾多得幾多。」直至天明了,他才察覺自己負傷。
投身消防多年,歷盡大大小小拯救行動,但南丫海難是其最難忘的海上拯救行動,早年有生還者帶一家大細探訪、捎來感謝信,當中一字一句,至今仍能激起他對消防工作的熱誠,他希望鼓勵死者家屬早日釋懷,人生前路仍遠。

2012年國慶日南丫海難釀成39人死亡,是香港近年較罕見的嚴重傷亡意外。(資料圖片/美聯社)

一名有逾十年消防生涯的消防人員,日常工作看盡生死,但對於5年前的南丫海難拯救行動,至今提起仍歷歷在目,細如當晚兩艘警艇編號,他仍記得。他是當晚首批趕抵現場的消防員,由警輪協助,並在飛行服務隊打燈下,始能看清船上慘況,當爆開窗探身而入,現場呼救聲此起彼落。他幫忙托起老弱被困者鑽出窗口逃生。

待救者自覺先讓弱小者逃出

「救得幾多得幾多。」在疏導被困人士期間,船隻繼續傾斜入水,一張櫈從頂上掉落,自己被打中並滑落海中,但他隨即游上船板,繼續拯救工作。他形容,當時猶如與時間競賽,只一心一意救人。令他深刻的是,待救者好有秩序,有成年人更呼籲,先讓小孩、老人離開。他猶記得,最後搜出的被困者是一名已失去反應的小孩,他奮力為小孩做心外壓、人工呼吸,耳邊傳來其父親呼喊「救我個女!」

在海難事故後,消防處檢討裝備,並引入「海上救援電單車」。(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海難後一年 獲救者帶家人探訪致謝

確保再無被困者,完成拯救行動後,已是天亮,由旁人提醒才發現手臂被割傷流血。「前輩教落,可以記住的記住,可以唔記住的唔好記。」有當晚獲救的年幼被困者,送院後不治,他坦言得知消息後感難受,但專業要求調整好如何面對生死,然後繼續奮身於日常的拯救行動,只求有盡力便可安心。

事過約一年後,有獲救爸爸帶同一家大細到滅火輪探望他們,更送給他一封致謝信,「講你做得好好…唔好將唔開心擺喺心入面…你做的事係積到好多福…封信係好真誠的心底話。」他看畢感心酸,又得到安慰。因為今次的奮力拯救,得到外界給予滿滿的正能量,「令我對份工作繼續心有火。」他亦希望鼓勵遇難者家屬,「前路仍有希望,積極過好人生,珍惜眼前人。」

消防主任協會主席楊儉生,當晚是潛水行動指揮官。(資料圖片)

消防引入海上電單車 完善海上行動

當晚是潛水行動指揮官的消防主任協會主席楊儉生,亦難忘那一夜的震撼,尤其收到入船同袍透過語音通訊報告,現場慘狀連連,有在場同袍亦難忍淚水,即使疲憊不堪,但仍奮力搜救,「唔係無希望就唔做,即使有一定(安全)風險,亦會盡力去做,為在世家人帶返親人,讓他們了心結。」他指,這是消防人員的使命感,「即使無償,都要盡幫。」他衷心希望,遇難者家屬能早日釋懷。

在海難後,消防處檢視過措施及裝備,決定引入「海上救援電單車」,最高航速達每小時40海哩,承載量達400公斤,即同時可載4位成人。楊儉生表示,目前有5架已到埗,該車特點在於具備機動性,可靈活駛至搜救現場,同時可拉動救生筏等,並具夜巡功能,目前已有消防人員受訓使用,並調整潛水技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