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政策分析】城巴車禍顯勞動力不足 林鄭應取回單程證審批權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上星期發生的城巴奪命車禍,有指業內人手嚴重不足,肇事車長要長時間加班工作。特首林鄭月娥在周二(9月26日)指,人力不足的問題,已長期困擾香港社會。林鄭曾經負責人口政策,對這個問題應有充份理解,但香港要迎戰勞動力不足問題,應該由香港最主要的人口增長來源,即取回單程證審批權入手,否則所謂的人口政策,只會淪為紙上談兵。

林鄭月娥表示,會於10月25日向立法會就一地兩檢方案提出無約束力議案,有信心議案能夠在立法會得到大比數支持。(資料圖片/吳煒豪攝)

延伸閱讀:【城巴奪命車禍】香港人口老化致人手不足 林鄭︰明年勞動力下降

帖文指全港巴士公司人手不足,沒有人入行,「請100個走99個」。(fb截圖)

車長待遇應該改善 勞動力不足莫迴避

今次大車禍之後,社會的討論焦點,集中在巴士公司的編更和薪酬等問題。當然,不少車長要日踩十多個小時,月入也未必有兩萬元,情況的確差強人意,無論是巴士公司的加班安排、待遇條件,以至政府對巴士車長的工時規管等等,都必須要檢討。

但是,就算巴士公司和政府願意改善,最始終迴避不了是否有足夠人手開工的根本問題。因為人手不足,並不是個別行業的問題,而是整個勞動力市場都正面對的困境。

香港的失業率在過去6年多以來,都低見「3字頭」,長時間全民就業的情況,在回歸以來可謂極其罕見,而且勞動人口將在明年見頂,之後將不斷減少。因此,就算個別行業改善了待遇條件,吸引了一些新人入行補充職位空缺,但可能又變成另一個行業人手不足。如果因此搶高了人工,相關行業的打工仔固然受惠,不過對整個社會來說,卻未必是好事。

建造業議會預測,未來數年仍欠缺約10,000至15,000名技術工人,未來會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和工資水平的前提下,有必要輸入勞工,滿足發展需要。(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城巴奪命大車禍】各行各業「工求人」 人手不足豈止困擾巴士業

人手不足損社會利益 建造業成典型例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建造業。近年建造業人手不足以應付大量工程,結果業內人工不斷被搶高,除了令香港的建築開支變成全世界最貴,羊毛終歸出在羊身上,而且建設進度亦因為人手不夠而變得緩慢。

試想一下,就算林鄭政府突然提出要將公屋建屋目標增加一倍,更下定決心徵收球會現址、棕地等加快建屋,但香港有沒有可能突然變多一倍建築工人?現實是,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截至今年6月,全港公營地盤的職位空缺多達1,324個,現時也不夠人開工,政府就算有地、有鋼筋水泥,但面對勞工不足,也不可能將「麵粉」變成「麵包」。

因此,改善個別行業的待遇是一回事,如何應對整體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又是另一回事。而林鄭月娥在上屆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時,曾經領導過人口政策諮詢,不過社會卻對此「無感」,因為整個諮詢都迴避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就是香港的人口增長主要來源是單程證,但政府卻只是被動地配合內地的審批,香港全無話事權。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近年有不少機構都鼓勵長者就業。(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01觀點】回收單程證審批權 港府為何還在拖

取回單程證審批權 始有真.人口政策

而其客觀結果,就是香港因為每日150個單程證配額,帶動了「人口」增加,但「勞動力」卻未見相應增長,因為藉單程證來港的新來港人士,大多是為了家庭團聚,來港照顧家人。

據統計處在2011年做過的專項調查,當時新來港人士的勞動參與率只有47.8%,較香港整體水平低近十個百分點,而新家園協會在2015年的調查更顯示,受訪新來港人士只有約三成有工作,有全職工作的更僅約一成。

林鄭月娥上前與習近平握手。(余俊亮攝)

當然,家庭團聚的權利應該受到尊重,但香港亦應該有權利制訂適合本身需要的人口政策,以配合經濟發展、勞動市場需要,例如對一些具特定職業技能的申請者可額外加分。尤其當不少內地大城市早已對外來人口實施日趨嚴格的落戶措施,配合本身的人口政策,而香港要取回單程證審批權,其實也是理所當然。

雖然當年的林鄭曾指,內地當局對單程證的審批權是依照基本法處理,但就算把基本法翻到爛,也沒有單程證必須由內地當局審批的條文。既然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來港時,也明確指出香港經濟發展面臨不少挑戰、傳統優勢相對減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住房等民生問題比較突出,而人口政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假如林鄭連單程證審批權也無法要回來,又如何解決習近平所點出的香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