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智慧城市】香港流動支付追落後 學內地不如學新加坡

撰文:溫偉俊
出版:更新:

Google香港在周二(9月12日)公布《智慧數碼城市白皮書》,指香港在數碼化方面落後於其他國際城市,而香港在流動支付發展的落後,更加不是甚麼新聞。對此,不少論者將香港和內地類比,但兩者的背景千差萬別,香港沒可能複製內地的成功模式,相比之下,新加坡發展流動支付的方式,可能更值得香港參考。

Google發表報告指出香港在區內智慧城市排名上不及東京及新加坡。(大會提供圖片)

在2015年,《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題為《香港「八達通式」危機驚醒了誰》的署名文章,指香港的八達通曾取得極大成功,後來卻在發展電子支付科技上停滯不前,甚至被內地超越,引起了香港社會對電子支付、特別是流動支付發展落後於人的關注。

事實上,現時內地已經開始步入「無現金社會」,消費者透過如微信支付等手機應用程式,已經可以完成絕大部分日常消費交易,連街坊小店都可以「嘟」手機付款,更因而衍生了大量如網購、網上理財、網上「打賞」等等。相比之下,香港仍停留在八達通時代,不少小商戶,以至的士、紅van等仍傾向現金交易,由此看來,確實比內地更加落後。

延伸閱讀:【智慧城市】Google:普遍港人以為自己很適應數碼年代 實情是?

支付寶的手機版出現,交易變得電子化,令內地減少偽鈔的問題。(資料圖片)

兩地背景不同  港難跟隨

只不過,如果將香港和內地類比,甚至要求香港在流動支付上學習內地,恐怕並不現實,因為中港兩地的背景各有不同。內地的流動支付之所以在短短幾年間大行其道,主要原因是內地的偽鈔問題猖獗,由百元人仔「大紙」,到五元、一元的「散紙」都有假,大大增加交易的風險與成本,加上內地的信用卡消費起步較慢,普及率相對較低,令內地可以一下子跳進較先進的流動支付年代。

這種發展模式,以內地的用語來說就叫「後發優勢」──因為起步慢、包袱少,一下子可以選擇最好最先進的模式。若要再比較下去,比中國內地在應用流動支付更蓬勃的是一個非洲國家,更不是如南非、尼日利亞般經濟發展較佳的地區,而是經濟較為欠發達的肯亞,該國三分之二成年人已透過流動支付進行日常交易,其道理也很簡單,就是當地的傳統金融服務發展緩慢,銀行網點不足、現金交易麻煩,形成極大的市場空隙,有利於流動支付服務的發展。

新加坡大力推動智能國家,總理李顯龍更加親力親為。近日他透過Twitter與電競設備生產商Razer創辦人互動,親自邀請對方提交計劃書,闡述如何能在18個月內,開發全國統一無現金交易系統。

優惠消失回歸傳統模式

因此,對不少香港人來說,現時以八達通、信用卡,以至現金的交易模式已經足夠「方便」,自然欠缺如內地、肯亞的「後發優勢」環境。而更值得香港學習的,可能是新加坡的發展方向。

對於如香港等發達地區的消費者來說,要擁抱流動支付時代,除了缺乏「後發優勢」的環境之外,更因為流動支付平台太多,隨意已可數出TNG、Tap & Go、O! ePay、Apple Pay、Android Pay、Samsung Pay等等,而且不同平台之間往往又不能互通,造成消費者和商戶的「選擇困難症」,更引致手機支付市場嚴重碎片化的問題,窒礙發展,結果很多時新的支付服務推出購物回贈優惠,消費者或許會貪新鮮使用,但「拎著數」之後,又回復用現金、八達通、信用卡等傳統支付模式。

20年前八達通是領先國際的技術。(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新加坡研統一電子支付平台 Razer交建議書

20年前經驗可借鏡

針對這個問題,新加坡的做法就是打算由政府牽頭,建立一個國家電子支付系統,統合不同的支付平台,並向大企業以至中小企提供這套支付方案,而李嘉誠有投資的科技企業Razer,據悉更已向新加坡政府提交計劃書,目標是在推出後18個月之內,全面普及這套系統,推動新加坡發展成為無現金城市。這種由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其實很值得發展水平相近的香港參考。

或許有人覺得,這套由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式,並不符合香港這個奉行「自由經濟」的社會。但是,1997年推出的八達通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普及,關鍵正是當年政府透過全資擁有的地鐵與九鐵牽頭,再邀請九巴、城巴和油蔴地小輪等私營機構一同開發,因為政府主導這個計劃,才會有八達通的成功。二十年前,香港在政府帶領下,於電子支付的發展上贏了一仗,二十年後的今天,對於流動支付的發展,就看政府是否願意帶頭踏出積極的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