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5周年】香港背景輻射高過日本?專家:核污染已沉降土地

撰文:林若勤
出版:更新:

對比天文台和日本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香港赤鱲角機場的背景輻射為每小時0.15微希,比日本福島機場的每小時0.08微希還要高。上周一(3月7日)日本福島縣農林水產部農產物流通課主幹、國分健兒來港時說:「現時福島的空氣輻射水平,已回復到大地震前的水平,可以安心到當地旅遊。」5年過去,這些數字是否代表福島核災已經完結,所有輻射污染都已經煙消雲散呢?
《香港01》請來一位曾到訪過烏克蘭及福島的專家為大家導讀,闡述近年台灣、日本流行的反核熱潮。不過,人類面對能源危機下,有專家就認為核能仍然有空間,但先要提高核能技術。

日本各縣的背景輻射(左圖:資料來源日本國家旅遊局),與天文台每小時背景輻射資料比較(右圖:天文台網頁截圖)

按天文台的數據,本港每小時平均背景輻射為0.06至0.3微希,比日本大部份地區都要高,是否意味香港人受輻射患癌的風險比日本還要高?

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李偉鴻解釋,其實環境中存在微量的自然輻射,例如花崗岩會發出較多的輻射,因此較多花崗岩的地區會有較高的背景輻射,只要每年吸收少於1毫希的輻射,仍屬於安存水平。(註:1000微希=1毫希)

他又指,背景輻射是空氣中的輻射,反映自然環境的空氣中存在的輻射殘留:一部份來自外太空,這些宇宙線會被大氣層反射或吸收,因此高空的輻射量比地面高;另一部份來自地殼的礦物和大氣層內的氡。

古偉牧指他在切爾諾貝爾附近的村落,量度環境輻射不高,但該地的泥土已被嚴重污染。(受訪者提供)

5年過去,核災污染完結嗎?

綠色和平在3月10日發表報告指,切爾諾貝爾核災發生30年後,反應爐周邊30公里的隔離區仍受嚴重污染,不適合人居住,亦有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依然無法從事經濟活動,約5百萬人住在輻射污染地區。

「5年前我還在綠色和平時,趁切爾諾貝爾核災25周年到訪當地,當地的環境輻射也不高,但吃了一星期當地的食物後,臨別時接受當地醫生的檢查,體內輻射水平已上升至每公斤500貝克!同行的朋友因為拒絕吃當地食物而檢測不到輻射。」世界自然基金會助理經理古偉牧說。當地的醫生向他說該區的畸胎數目並不多,原因是大部份父母都不生小孩,或者選擇墮胎。

古偉牧臨別前接受當地醫生的檢查,發現體內輻射水平上升。(受訪者提供)

古偉牧解釋空氣中的輻射只是核災後最直接的污染,維持的時間也是最短。部份輻射物會沉降至泥土,受污染的泥土最少要經過該輻射物的5個「半衰期」才會接近完全消失。所為「半衰期」,是指輻射物是極不穩定並持續放出能量的元素,每隔一段時間該元素減少至原來的一半,稱為半衰期。最常見的核災污染物為碘131、銫134和銫137,它們的半衰期分別是8天、2年和30年。

史上嚴重核災:烏黑蘭

1986年4月26日凌晨,烏克蘭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大量的輻射物泄漏到空氣,並隨風飄至歐洲和北美洲,而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受到大範圍嚴重核污染,56人直接死亡,逾30萬居民要撤離。後來有環團估計,因輻射而至癌死亡的人數高達近10萬人,被稱為人類史上最嚴重核災,第二嚴重核災就是福島核災。

核污染可持續100年以上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表的2015年的報告指出,福島縣全境的銫-137沉積濃度是每平方公呎100千貝克(kBq),遠高於污染土壤的定義每平方公呎40千貝克。

綠色和平的報告指,至2015年11月仍有6萬多人被逼離開家園住在臨時住所。銫137的半衰期長達30年,而且會透過菌類和植物進入生物體內,殘留在森林生態中,所以現在仍有大片區域受放射性銫的嚴重污染,更會持續數萬年以上。

古偉牧在福島的山區監測輻射水平,更一度因輻射量超出即時危險水平而要立即撤離。(受訪者提供)

核廢料堆放民居外

「我並不反對去日本旅遊,自己也會去,因為我了解當中的風險我願意承受。核事故後兩個月我就去了福島監測輻射,只能盡量避免食福島縣的食物。」古偉牧講述福島的情況,他形容每個人都不知所措,當局只知道短期工作是要清理民居的核輻射,但清理後要如何處置,長遠要如何應對,根本沒有計劃,因此清理後的輻射廢料,只能堆放在民居外面。

古偉牧指福島核災已過去5年,只關心旅遊和進口食物未必能看見被隱藏的污染。(吳鍾坤攝)
凡是可能出錯的事都會在未來出錯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梅菲定律》

他指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承受核災,福島和切爾諾貝爾位於郊區就可以把居民疏散,但香港的人口密集,萬一鄰近的大亞灣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也無法將全港居民撤離,屆時要如何處理?他批評港府的《大亞灣應變計劃》只能應付首24小時,如果其後核災仍未受控,香港人亦會一樣不知所措。

古偉牧認為:「核電廠需要完美的管理,不能有任何出錯,但現實中一定會有不受控制的事情,這是違反《梅菲定律》,『核電安全』是建基於不設實際的想像。」

鄭家偉指自己並不擔心去日本旅遊,因為自行帶輻射監測儀發現,香港的背景輻射比日本還高。(林若勤攝)

先提高核能技術

理工大學電力電子研究中心主任鄭家偉說:「除了少量核廢料外,核能是零排放的能源。面對能源危機,數百年後可能就再沒有化石能源可以開採,而且不是每個地方也適合發展再生能源,人類有必要再這段時間提高核能技術,重點是要有好的管理、通報和安全措施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