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誤殺案】專家:未能確保CIK療程零風險 不應用於健康人體

撰文:陳雯慧
出版:更新:

DR集團醫療事故誤殺案於高院今續審。本地血癌專家梁憲孫醫生以專家證人供稱,事故後曾到肇事實驗室檢查是否符合 良好生產規範標準(GMP),並認為實驗室在軟件上如無詳細記錄測試程序等未符合標準,並坦言從未聽聞CIK療程可施展健康人體,就算要施用亦必須接近零風險及證明對人體有效益。

梁憲孫醫生稱未聽聞CIK療程可施展於健康人體。(陳雯慧攝)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梁憲孫醫生憶述,2012年10月26日應衛生署及警方邀請,到涉案位於科學園的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APSC)調查,涉案實驗室是否符合良好生產規範標準標準,並與實驗室負責人、次被告陳冠忠交談過,陳亦有解釋CIK培植過程,並透露自己在內地醫院學習CIK療程技術。梁認為,實驗至在設備等硬件上符合該標準,但卻在軟件上如測試程序、無詳細記錄測試程序,則未符合標準要求。

療程用在健康人體要確保零風險

梁教授坦言,他在主要醫學文獻上,CIK療程非恆常被提及,對CIK療程認識不深,不過知道CIK療程仍屬治癌臨床實驗階段,醫學界對其準確性存疑,並正改善其技術,但他從未聽聞CIK療程可用作健康人體身上,尢其CIK療程存有感染風險,療程在化學上可能產生毒素副作用、運輸過程所產生問題等,若要在健康人體上使用,相較治療癌症病人身上,需要更嚴謹及小心,確保接近零風險,以及對證明人體有效益。

專家:提升免疫系統不如尋求平衡免疫系統

梁教授續說,任何抽取及回輸血液進出人體,都已經是一項醫療療程,雖然醫學上亦有防預療程,但必須針對某一個特定疾病,如中風、心臟病或流感,但CIK療程只針對提升免疫系統、預防疾症,已無指明哪一項病徵,而且免疫系統是一個複雜系統,如其說提升免疫系統,不如尋求平衡免疫系統更為重要。

未能確保無風險不應用於健康人體

梁又批評,在治癌上,現時有一項細胞提升技術,可只針對攻擊癌細胞,但CIK療程只提增加白血球數量,之後效果仍屬未知之數,加上一旦在培植細胞上感染細菌,細菌數目可以數以百萬計地倍增,過程必須確保完全消毒及乾淨,就算有作細菌測試,亦只可以減低細菌感染機會,但仍有細菌未被發現的可能,在未能100%證明無風險下,此療程不應施展在健康人體上。

3被告依次為DR集團負責人周向榮(62歲)、技術員陳冠忠(32歲)及西醫麥允齡(35歲),各否認一項誤殺罪名。

案件編號: HCCC 43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