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女感染鸚鵡熱入院 曾到訪廣東
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傳染病直擊》公布,54歲女子及63歲男子分別到訪廣東後感染鸚鵡熱,出現發燒,咳嗽和呼急促等病徵,需要入院接受治療,其中女患者更出現呼吸衰竭及敗血性休克。她病發前曾清潔家中露台的雀糞便。
另外,2名病人感染俗稱食肉菌的創傷弧菌,導致壞死性筋膜炎,當中一人於7月31日病逝。
兩名鸚鵡熱患者包括54歲女子及63歲男子,分別入住律敦治醫院及屯門醫院,現時情況穩定,仍然留院。54歲女病人在7月21日出現病徵,至7月31日入住律敦治醫院,照X光顯示雙側出現肺炎,病情其後惡化,出現呼吸衰竭及敗血性休克,被送入深切治療部,以呼吸機幫助呼吸,接受強心藥及抗生素治療,8月12日轉回普通病房,情況穩定。病人指沒有直接接觸鳥類,但指曾在家中清理鳥糞。
另一名65歲男病人,7月22日出現鸚鵡熱病徵,於7月26日入住屯門醫院,並於同日被送到深切治療部,檢查發現他患肺炎。他於7月27日確診鸚鵡熱並接受抗生素治療,並於8月12日轉到普通病房,情況穩定。該病人曾於7月15至16日到廣東,但他稱沒有直接接觸鳥類或糞便。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指,鸚鵡熱是一種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疾病,病者一般透過吸入帶病禽鳥已風乾的排泄物或分泌物而感染。所有鳥類均有機會將此病傳染給人類,但通常不能透過人傳人方式傳播,患者一般會出現發燒、頭痛、紅疹、肌肉疼痛、發冷及乾咳等病徵,嚴重個案會引致肺炎。鸚鵡熱的潛伏期為1至4星期,可用抗生素治療。
另外,衞生防護中心亦公布兩宗食肉菌感染個案,2人最近均無外遊紀錄。當中81歲男病人本身有病患,7月27日因腳踝及膝蓋腫脹求醫,並於29日入住北區醫院,臨床診斷為壞死性筋膜炎及急性腎衰竭,7月30日接受手術切除右下肢,術後於深切治療部留醫,至30日發現傷口含食肉菌,並於31日病逝。另一67歲男患者本身有長期病患,曾於仁濟醫院治療,現已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