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縫中的視野:視障大學生看不見障礙 看得見機會

撰文:余秋婷
出版:更新:
睿知在理工大學度過第三個年頭,認為學校能夠為他提供足夠的硬件配套,讓他更容易融入大學生活。(江智騫攝)

何睿知自小嚴重弱視,出生起,視力逐步倒數,至今剩下少於正常人1%的視力,「少過1%都可以代表很多東西,所以我愛跟大家形容我看到的視野」。

「你能看到我嗎 ?」我們身在理工大學校園,平排而坐,何睿知問,然後自說自話。「我看到的影像較窄,只看到你的頭,但左邊的花草、右邊的建築物則看不到了。」

有限的視野未有限制睿知,中學時,他自言不過比同學多一部放大機 ,大學時 ,他跟其他大學生一樣,案頭一部電腦,就足以應付學業所需,努力讀書也不忘談戀愛。問到畢業後的前路,他不慌不亂,用機會尋找機會。

知識 一字一句積累

也許大家以為視障人士的生活費事麻煩,但眼前的睿知卻活得自在。

上到大學,睿知依靠一部電腦就可以應付日常學業,不過有別於一般同學,睿知要將字體盡量放大才能讀到。(攝影:江智騫)

睿知一直活在健障人士的世界,家人視力正常,入讀主流中學,考文憑試,升讀理工大學,修讀社會政策行政學士。生命有缺乏卻能考上大學,有人視之為鬥士, 打破常人之不能,但睿知卻認為並沒什麼。

升上大學,手提電腦就是睿知的良伴。看筆記時,他會利用電腦放大每行每字,每次熒幕上只出現三、四個字,積字成句,積句成文,知識就是這樣,積少成多。不過遇上圖像、圖表就比較麻煩,睿知今年要修讀「研究方法」,課堂上一幅又一幅趨勢圖睿知都看不到,得轉化成文字才能解讀。

回顧文憑試的日子,睿知不認為視障帶來障礙,不過笑指考文憑試時視力是最差,日以繼夜地看筆記,眼睛勞損嚴重, 直到有一天,發現步伐變成龜速,才驚覺視力大倒退。雖然成功考入理工大學,但睿知對文憑試成績並不滿意,目標考獲25、26分,最終只有21分。

視力不足,睿知卻不會有借口,別人做到的,自己有何不可。

時Hea時忙的大學生活

睿知亦經常分享自己作為視障人士的經歷,希望大家多了解多包容,真正營造共融社區的環境。(受訪者提供)

大學的第一日,別人在迎新,奔走於校園,睿知則四處慢遊,來來回回,認清建築物的位置,好讓他日後就能自出自入,毋須同學協助,「同學最重要的責任是食飯『預埋我 一份』」。

無異於一般大學生,睿知自言學期初的生活很「hea」,學期快完結,則如地獄般趕功課、準備考試,「上個學期,星期四考完試,星期六要交2500字的功課,我星期五晚還約人出街,星期六上午行山,直到晚上十一點五十分才交功課,比時限僅早了十分鐘」。他嘗試在貪玩與學習期找出一個平衡點。

升上大學後,睿知開始戀愛,對象同樣有視力缺失, 二人在視障機構認識,由一大班朋友食飯,到小貓三四,再到二人世界﹐當家人發現睿知經常出夜街,就是他們開始拍拖之時。

不要以為對視障人士一點不在乎外表, 睿知說:「 外貌總會有點分數,如果告訴你內涵佔百分之一百,你都不會信吧 。」

視障人士又如何審美?睿知指肥瘦、高矮、頭髮長度都是考慮因素,而對方跟我說話的語氣聲調留下的印象最深。總括而言 ,睿知的擇偶評分是三分之一看外表, 三分之二看兩個人的相處。

機會 不視而見

修讀社會政策行政的睿知對社會時事高度關注,不論是佔領、網絡二十三條等議題,都有自己見解。反而對於葉榮成為第一個輪椅人士區議員,睿知卻不以為然,「大家都不應用怪異的眼光去想,我覺得一個共融的社會不應該為這件事興奮, 因為這是正常。以莊陳有為例,好多人覺得他『好勁』,但對他而言,他覺得自己跟其他人沒有分別。」

政府統計處指本港共有 174,800位視障人士,就業率僅一成。

談到自己的未來,睿知採取「既來之則安之」的生活態度,生於中產家庭,睿知沒有太大經濟壓力,「對我來說,工作是一個走向獨立的媒界,一個肯定自己的過程 。」睿知曾經到過議員辦事處、非牟利機構實習,「 畢業之後,我暫時不會再讀,我預計自己未必立即找到全職工作,會先累積工作經驗。我的想法是用機會找機會,用經驗找經驗。」

視障人士要投身社會,確實面對種種就業困難,但 在睿知狹窄的視野中,他看見的是機會。(江智騫攝)

無論用詞、 語調,睿知跟時下年輕人無異 ,睿知從不覺得自己有別於人,對睿知而言 ,視障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