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本港男性月入高女性4000元 兩性待遇仍難完全平等?
社會現時十分重視男女平等,不過在收入方面,過去10年男性賺錢比女性多,兩者差距不斷擴大。
政府統計處近日發表專題文章,指出過去10年男女間每月入息中位數差距不斷擴闊,由2006年的2,200元增加逾8成至2016年的4,000元。若單以男女月入差距計算,45至54歲男女收入差距最大,16年男性每月比女性多賺6,000元。上述數字已撇除所有在港工作的外籍家傭的每月收入。
有工會人士分析,近年本港大量基建上馬聘請較多男性,是男女收入差距擴闊的其中一個原因。
男女月入中位數差距較十年前擴大
統計處數字顯示,2006年本港整體男性月入中位數比女性多2,200元,但2016年兩者差距擴闊至2016年的4,000元,與06年差距比較,增幅達81.8%。
若以不同年齡組別計算,多個組別差距也有擴大。在55至64歲組別,2016年男性月入中位數比女性多5,200元,較十年前增加2,200元,是眾多年齡組別中金額增加最多的一組。
在較年輕的組別中,過去10年男女月入差距也有所增加。06年25至34歲的男性月入中位數比女性多500元,但16年已倍增至1,000元。另外,在15至24歲組別,06年男女月入中位數同為7,000元,但十年後男性月入就較女性多出400元。
統計處解釋指,引致上述差距擴大的原因很多,包括男女的教育程度、工作經驗及性質、以至行業及職業分布不同所致。
單身主義推動女性就業?
與此同時,過去10年越來越多女性進入就業市場,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由10年前49%升至16年的51%,原因包括女性遲婚、維持單身的風氣,以及更多已婚或曾結婚的女性投身勞動市場。16年未婚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與未婚男性同為68%,相反已婚或曾經結婚的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則較男性為低25個百分點。
鄧家彪:職場中性別歧視「始終會有」
工聯會勞顧會委員鄧家彪分析指,以基層為例,由於近年本港多項基建工程上馬,令以男性為主的建造業薪酬持續上升;而女性則多從事低技術服務業,相信是男女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之一。
他續稱,另一個導致男比女收入較多的原因是職場和社會的性別定形。鄧家彪坦言,職場中的性別歧視「始終會有」,例如男性員工結婚、侍產,其他人通常會視之為成熟的表現,有利他日後工作。相反若是女員工結婚產子,就很易被視為無心工作、甚至是即將離職的徵兆。加上以往許多人認為女性工作只是幫補家計、輔助性質,所以薪金要求較低,直至近年最低工資立法後,方做到男女兩方在最低起薪點上同工同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