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街貨品兩面不討好 至少94檔賣袋 遊客嫌老土 港人指不適合
旺角通菜街其中一段被稱為「女人街」,昔日以賣女性服飾得名,1975年獲當時市政局納入全港首個小販認可區,其後演變成旅遊購物熱點。疫情過後遊客熱情不再,本地人亦甚少幫襯,如何另謀出路?
《香港01》記者統計女人街攤檔種類,1月9日只有約300多檔營業,其中近三分一、94檔均賣袋及銀包為主,其次則是衣物及鞋等,有73檔。有香港市民指認為貨品不適合本地客,只能吸引遊客;但有內地遊客則認為或較適合本地人,認為貨品太老土,例如「I LOVE HK」磁石貼等,「如果我媽來可能她會買」,不適合年輕遊客,想買較可愛的商品。
49檔賣雪櫃磁貼及鎖匙扣類 隨處可見「I ♥ HK」T恤
《香港01》記者1月9日一個平日下午到女人街視察,當日500多個攤檔有三分一、至少160多檔無開。記者統計有開的約300檔售貨類別,點算至少94檔以售賣手袋、背囊、銀包等為主,佔其中近三分之一;其次是衣物、鞋、帽及皮帶類,有73檔。
至於紀念品、雪櫃磁貼及鎖匙扣類亦有49檔,另有部分檔主要賣飾物、電子零件及行李箱等。不少攤檔貨物有雷同,隨處可見「I ♥ HK」T恤、磁石貼等。
提起旺角多會提到女人街 本地居民建議設打卡位
記者詢問港人與遊客對女人街看法,港人認為貨品不適合本地人;遊客也認為貨品較針對本地人。其中港人黃先生指不太會在女人街消費,認為貨品不適合本地市民,擔心質素無保證,但他認為一提起旺角很多時都會提到女人街,是富有香港特色的街道,建議可以有打卡位吸引遊客。
港人廖小姐則稱較少來女人街,不太會在女人街消費,但認為女人街代表香港一種文化特色,若因生意不街要「摺街」亦感可惜。她認為檔主可以多賣些正版貨品,以及受年輕人歡迎的服飾,照顧遊客同時吸引本地客消費。
內地旅客:如果我媽來可能她才會買「I LOVE HK」類產品
從內地成都來旅遊的溫小姐及張小姐表示,來之前從來無聽說過女人街,小紅書無提及,有香港朋友帶才得悉有這景點,認為宣傳不足。
溫小姐指,女人街較像本地人來的街道,其賣的貨品過於老土,尤其是「I LOVE HK」類的產品,稱「如果我媽來可能她會買」。她希望買一些可愛的雪櫃磁貼、鎖匙扣及小禮品等,建議有是富有特色的粵語諧音字等,較能吸引遊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