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指數|青少年怕聽:大把人慘過你 有人學會面對當「導賞員」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今日(14日)公布青少年「失敗指數」調查數據,愈高分代表愈失敗,結果得出平均5.6分。有77%受訪者認為,影響最大的失敗經歷為學業成就,遠高於個人能力發展及人際關係。當中有55%人經歷失敗後,再遭受他人的責備,家人佔76.5%。另外,大部份受訪者認為,最不希望聽到他人說「你都唔係好慘啫,大把人慘過你啦」,令他們在經歷失敗後再次受挫,形成二次傷害。
逾八成受訪青少年認為失敗因未達自己理想或預期目標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在今年6月至9月,邀請597名青少年,通過轄下4間服務中心,自評成長至今的「失敗指數」,10分為滿分,愈高分代表愈失敗,結果發現平均失敗指數為5.6分。
最多受訪者選擇「未達到自己理想或預期目標」為失敗的定義,佔82.1%。其次是「自己的強項或能力不能充分展現」及「未達到其他人理想或預期目標」,分別佔51.8%及42.4%。
其中,「失敗指數」自評為6至10分的青少年,較多負面的態度看待失敗,例如「別人總是強調失敗的結果,而否定過程中的付出」、「失敗會使我的價值下降」。此外,對青少年影響最大的失敗經歷,有77.2%選學業成就,遠高於個人能力發展及人際關係。
部份青少年遭受失敗後再被家人責備
調查亦發現,有55%受訪者在遭受到失敗後,再被他人所責備,當中家人佔76.5%,遠高於師長及朋輩。較常見的負面回應包括「過於關心我」、「未經我同意,把事件對外透露」等,令青少年在經歷失敗後再次受挫,形成二次傷害。
青少年最希望從他人口中聽到的說話︰
我知你已經好努力!
青少年最不希望從他人口中聽到的說話︰
你都唔係好慘啫,大把人慘過你啦
家人出於關心指「我仲慘過你啦」反造成打擊
現年23歲的阿慈(化名)在大學一年級時,因情緒問題而缺課,遭到學校警告。他眼見朋友有精彩的大學生活,自評為「一堆毫無生命力的污泥」,同時家人原來出於關心的說話,「我仲慘過你啦,無嘢嘅,靠你自己諗通就OK㗎啦!」,卻令他再遭受打擊。
後來阿慈參與服務處的「失敗有禮」計劃,重新學會面對失敗,建立信心,如今他已順利大學畢業,並成為服務處的失敗導賞員,支援其他同路人。他說︰「哪怕只是簡單關心一句,都足以令正承受痛苦、無助的人感到溫暖。」
為推動青少年及大眾正確面對失敗,服務處於今日在九龍塘創新中心舉行「註定失敗展覽」。此外,服務處提供的「失敗有禮」計劃,提供互動及多元的活動經驗,包括支援小組、教師訓練工作坊及展覽等,有興趣的人士可中心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