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症狀】專家行山貼士 每小時喝400至800毫升水 穿鮮艷衣服
熱帶氣旋持續為本港帶來酷熱天氣,天文台預測今日(30日)市區氣溫最高達攝氏34度。
昨有多名行山人士懷疑中暑,其實天時暑熱,相約三五知己行山是否「玩命」活動?綜合急症科醫生及運動學者的意見,提醒行山的市民做足準備,每小時需喝400至800毫升水,按行山行程計算所需份量;並攜帶朱古力、香蕉等補充能量;宜穿着顏色鮮艷的衣服行山,即使不幸中暑亦可讓救援人員易於找到。
醫生以下會細數中暑、熱衰竭等5個熱病的症狀。不論行山或參與其他運動,若有不適便要求助,謹記量力而為。
根據天文台天氣預測,南海熱帶風暴「海棠」今日將移近台灣海峽附近一帶,颱風「納沙」昨晚登陸宜蘭,今日料移入中國東南部,兩個熱帶氣旋會繼續與香港保持一定距離,對本港威脅不大,卻受其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本港今日天氣持續酷熱,市區氣溫介乎攝氏28至34度,稍後有幾陣雷暴。
不少市民喜愛周末行山,然而昨日與今日均天氣酷熱,部分地區昨日更錄得攝氏36.6度,多名行山客遠足期間懷疑中暑不適,疑無法自行下山,需要報警求助。
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表示,當天氣太熱,行山容易中暑,市民行山必須量力而為,選擇行山路徑時,避免挑選欠缺樹蔭「無遮無擋」的行山路徑,特別位於西貢的蚺蛇尖,沿途山路陡峭,若非行山經驗足充及攜帶足夠行山裝備,不應貿然登山;而昨日有4名市民於蚺蛇尖行山期間疑中暑不適,由直升機送往東區醫院治理。
嘔、暈眩或是中暑症狀
如何才得知自己中暑?鍾浩然表示,中暑人士會出現呼吸困難、昏迷、嘔、暈眩等徵狀,身體已欠缺調節體溫的能力,體溫可高達攝氏40度或以上,因此心臟、肺部或開始衰竭,最嚴重可引致死亡。
鍾醫生又表示,除中暑外,行山途中或會出現其他較輕微的熱病,包括熱水腫、熱抽筋、熱昏厥(見下圖),嚴重一點則為熱衰竭,患者會出現嘔吐、暈眩等情況,若出現以上4種情況,須在陰涼地方休息降溫,並要考慮中止行山行程,否則或會出現更嚴重的情況。
天氣酷熱會加速身體疲倦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天氣酷熱會加速疲倦,「原本行3、4個鐘山先攰,可能變咗行2個鐘已經好攰,天氣熱應將運動強度降低,行慢點。」要避免中暑,他提醒行山人士須攜帶足夠的水份,根據不同體質,每小時須喝400至800毫升水,但不要多過一公升,因為會稀釋血液,影響肌肉運動。
穿著顏色鮮艷的衫 方便救援人員搜索
另外,雷雄德建議,若行山時間長於一小時,市民可攜帶運動飲品,因可以補足能量與糖份;鍾浩然則建議可帶朱古力、香蕉、能量棒等,輕便卻能提供足夠能量的食物;市民宜穿著顏色鮮艷的衣服行山,例如紅色、橙色衫,即使不幸中暑,可方便飛行服務隊等救援人員快速在山區樹叢間,找到自己的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