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報告倡填平船灣淡水湖建屋 建議大規模填海增闢土地  

撰文:李慧妍 黃雅盈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今日(26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填海工程是本港增闢新土地的重要及有效方法,建議政府恢復大規模填海增加土地供應,並作長期規劃發展,包括建議將船灣淡水湖用作興建住宅,預計可額外增加1,200公頃土地,提供30萬個住宅單位。
另外,報告亦認為,可考慮將合適的郊區及市區外圍土地,改為城市用地。
發展局回應指,香港大學有關增闢新土地的研究報告,為可為專責小組在適當時候提供參考。

港大研究報告指出,填海工程為有效增加新土地的方法,建議填平船灣淡水湖用作發展住宅。(資料圖片)

定期賣地非增加土地方法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發表「增闢新土地的長遠機制與策略報告」,指出本港於上世紀50年代起,填海土地面積逾6,300公頃,佔整體可用土地的30%,但1997年後未有大規模填海工程,認為現時土地緊缺,市民急於買樓,而填海是最有效及最重要的增闢新土地方法,建議政府考慮恢復大規模填海,增加土地供應及作長遠規劃發展。

報告指出,定期出售土地及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土地,並非增闢土地方法,提議中短期發展方面,政府可收回發展商於新界地區未被開發或閒置的逾千公頃土地,加上部分土地的地契將於2047年到期,認為可釋放土地的潛力。不過,團隊指出政府需改變補地價機制,向發展商增加誘因,將土地儲備改為房屋及其它用途。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本月26日發表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恢復大規模填海增加土地供應,包括將船灣淡水湖用作興建住宅,預計可額外增加1,200公頃土地,提供30萬個住宅單位。(水務署網頁)

發展局回應指,香港大學有關增闢新土地的研究報告可為專責小組在適當時候提供參考;又指正積極籌備成立行政長官競選政綱中建議的專責小組,會以全面、宏觀的態度去檢視土地供應的來源,包括在維港以外填海、新界「棕地」、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市區重建、郊野公園邊陲等。

回應又指,正為小蠔灣、龍鼓灘和馬料水三個近岸填海地點進行技術研究,預計於今年下半年完成。除了在港島與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的策略性研究之外,亦計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盡快開展欣澳、龍鼓灘和馬料水填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