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馬拉松邁29年成港人集體回憶 跑手激增74倍 見證基建發展

撰文:洪戩昊
出版:更新:

機場三跑十公里賽事將於周日(17日)舉行,渣打銀行自1997年開始冠名贊助渣打馬拉松至今,參賽人數亦由最初1,000人增至現時74,000人,即74倍,「渣打」與「馬拉松」早已密不可分,成為家喻戶曉的盛事,亦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1990年代,商業機構贊助體育活動在香港並不普遍。渣打銀行的老闆將外國的贊助文化帶到香港,於當時屬「行得前」,但亦從此寫下歷史。見證了多年渣馬賽事的渣打銀行香港及台灣區公共事務、品牌及市場推廣主管關懿婷形容,渣馬是「屬於香港嘅馬拉松」,將渣馬變成香港一個品牌,已是「千金難買」,冀未來可助推廣「運動旅遊」,刺激香港旅遊業。

關懿婷指出,渣馬1998年在新落成的香港國際機場舉辦,其後一直見證香港不同基建發展,包括青馬大橋和汀九橋等,其深入民心程度,從其名稱可見一斑。她說:「2018、19年,我哋正式用『渣馬』呢個名,呢個名係香港人畀我哋嘅。由最初用『渣打香港馬拉松』呢個全稱,到後尾既然大家都咁叫喇,不如就變成正式活動名啦。」

除了作為香港人集體回憶,渣馬還起到鼓舞港人的作用。經歷第五波疫情後,2023年渣馬在許多限制下復辦,關懿婷對該屆渣馬特別難忘:「嗰年得37,000人,減咗一半,但係見到佢哋喺尖沙咀條街戴住口罩(作賽)都好感動,幾耐冇見過咁多人吖!」

關懿婷對2023年渣馬特別難忘。(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她表示,渣馬的理念是令跑手每年經驗都有新特色,會預留參賽名額予50個慈善機構,未來亦會繼續探討在新基建舉辦。她指,渣打老闆沒有爲渣馬定下任何KPI,舉辦渣馬的目的是「爲香港做一件事」,形容爲企業社會責任。雖然很難量化渣馬爲渣打帶來的經濟效益,但渣馬本身變成香港的一個品牌,她指已是「千金難買」。

近年,渣馬每年也有近萬名海外跑手。她表示渣打有積極做海外宣傳,希望令渣馬變得更國際化,順道刺激香港旅遊業。2025年,渣馬亦會與一些在賽道沿途的本地小店合作,互相宣傳,「希望有個全城嘅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