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初生女嬰染疫併發腦膜炎 兄長暫託幼兒園6童染手足口病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31日)公布,正調查一宗腸病毒71型感染嚴重個案,以及一宗有流行病學關連的手足口病爆發個案。一名12日大的女嬰感染腸病毒後併發腦膜炎,現時情況穩定;同時她的18個月大兄、以及父親,亦出現手足口病感染病徵。

中心經流行病學調查並發現,病人兄長暫託的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恩樂園,正爆發手足口病,共6名幼童受感染。中心已建議該幼兒中心由明日(11月1日)起,暫停服務14日,並進行徹底清潔消毒。調查目前仍進行中。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稱本地手足口病活躍程度上升。(資料圖片)

12日大女嬰10.25發燒同日入院治療 證實染腸病毒併發腦膜炎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一宗腸病毒71型感染嚴重個案,病人為一名12日大的女嬰。她自10月25日起發燒,並於同日被帶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求醫,其後入院接受治療。

女嬰的臨床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腸病毒71型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腦膜炎,現時情況穩定。

18個月大的兄長及父親同現手足口病病徵

初步調查顯示,女嬰在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18個月大的兄長及父親,分別於10月18日及22日出現手足口病感染病徵,現已康復。至於其他家居接觸者,則未有出現病徵。中心已為病人的哥哥和父親,安排化驗檢測。

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恩樂園6名幼童染手足口病 介乎15至18個月大

衞生防護中心又指,流行病學調查並發現,病人兄長在基督教香港崇真會恩樂園,接受幼兒照顧服務,該幼兒中心近日正爆發手足口病個案。

初步資料顯示,個案共涉及6名幼童,包括病人的兄長、另外3名男童和2名女童,年齡介乎15至18個月大,他們在10月18日至26日期間,出現手足口病病徵,全部人已經求醫,毋須入院,情況穩定。中心會對該幼兒中心的所有幼童進行醫學監察。

根據現時掌握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衞生防護中心懷疑該幼兒中心的手足口病爆發,是由腸病毒71型引起。中心會為所有出現相關病徵的幼童化驗,以確定感染的病原體。

手足口病是常見於兒童的疾病,成人個案亦偶有發生。(資料圖片)

中心建議涉事幼兒中心暫停服務14日徹底清潔

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實地視察該幼兒中心,了解其消毒、感染控制措施及照顧幼童步驟,並建議所需措施。為防止手足口病進一步蔓延,中心已建議該幼兒中心由明日(11月1日)起,暫停服務14日,並已要求在中心的監督下,進行徹底清潔消毒。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腸病毒71型是引致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之一,主傳播及感染途徑包括直接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以及糞便。因此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為最有效預防感染的方法。

手足口病臨床病徵包括斑丘疹或水疱

衞生防護中心又指,手足口病是常見於兒童的疾病,成人個案亦偶有發生,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

臨床病徵包括手掌、腳掌,以至身體其他部分如臀部及大腿,出現斑丘疹或水疱,口腔亦可能出現水疱及潰瘍;部份病人主要在口腔後部出現疼痛及潰瘍,即疱疹性咽峽炎,而手腳沒有出現紅疹。

手足口病和腸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峰期一般為5至7月,而10至12月亦可能出現較小型高峰期。(資料圖片)

手足口病10至12月小型高峰 籲家長多加留意

衞生防護中心續指,本港手足口病活躍程度現時處於高水平,又指手足口病和腸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峰期一般為5至7月,而10至12月亦可能出現較小型高峰期;學校和院舍幼童有密切接觸,令疾病較易傳播,可能出現爆發個案,提醒家長應多加留意子女健康情況。

中心並提醒,由於酒精未能有效殺死一些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例如腸病毒71型,因此酒精搓手液並不能代替梘液和清水潔手。

中心向市民及院舍人提供以下預防感染的建議:

.保持空氣流通;
.飯前、如廁後,以及處理尿片或其他被糞便沾污的物品後應洗淨雙手;
.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尤其是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着口鼻,並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含5.25%次氯酸鈉的漂白水與99份清水混和)消毒,待15至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
.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然後用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含5.25%次氯酸鈉的漂白水與49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鄰近各處,待15至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
.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發燒及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結痂後才回校上課;
.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家長應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繫,讓校方知悉病童的最新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