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流感】病人湧急症室引爆公院問題 前線醫生︰我哋踏緊鋼線

撰文:關卓凌
出版:更新:

全港每日平均近6,000人到急症室求醫,有人命懸一線來求救,但卻有不少人濫用急症室的服務。在瑪麗醫院工作的急症科醫生陳子泰表示,有些病人到急症室求醫,可能只因公司僅接受醫管局的病假紙,但其實這些不難應付,最花時間的是要輔導病人家屬和向他們詳細解說治療決定。

陳子泰指有病人為取得公立醫院病假信而到急症室求醫。(江智騫攝)

陳子泰是前線醫生聯盟成員,他說流感高峰期確會增加急症室壓力,例如有些家長會要求急症室安排其子女進行流感測試;亦試過有家長不停質問為何不給其子女開更多藥或做更多治療,「結果我還花了不少時間安撫他們,我覺得他們好像想要一些東西,但自己又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診療室內有家屬將母扔向床邊

作為前線的急症室醫生,陳子泰見盡百態,最深刻的是一對母女在他面前上演家庭糾紛。女兒帶着曾中風及患上老人癡呆症的年邁母親求醫,要求醫生讓母親住院。他在診治期間,其母不斷胡言亂語,女兒突然氣憤地捉住母親的手,大力扔向床邊的鐵扶手,「我很震驚,立即叫保安分開兩人。當時我可以選擇報警,但之後又如何呢?最終當然接受她住院,這反映社會對照顧者的支援不足,令其也承受了很大壓力。」這些壓力結果轉嫁到急症室醫生身上。

近日急症室求診人數大增,醫護人員忙得過不停。( 江智騫攝)

降低準則讓病人留院

陳子泰認為,急症科醫生的壓力在於要短時間內判斷病人是否需要留院,是否已做足全部治療措施;若判斷不需留院,意味要擔保病人出院後不會有事。由於社會對醫生的要求愈來愈高,有着「急症室不應該有錯漏」的想法,醫生便寧願放寬標準,讓病人住院觀察,無形中增重對病床需求。

陳子泰說,急症室醫生流失率也很高,以瑪麗醫院為例,「上年收了八個新人入來,到今年只剩兩個。」他指急症科有標準工時,每日工作9小時,不用如內科連續工作36小時。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副院長蕭粵中指,急症室人手及資源本來已非常緊絀,對於緊急情況的應變能力不高,以致出現逼爆局面。「雖然醫生每周工作40多小時,但除了吃飯和短暫時間休息之外,其餘時間都不停工作,非常密集。」他認為,至少要增加多一倍人手,才足以應付急症科的工作。

看着病人不斷湧入病房,無止境地收病人,不知何時才收完。
前屯門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

「跳船」醫生:至少可自己控制時間

屯門醫院近月有五名醫生離職,當中一人上班只有一日就不做。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曾在屯門醫院內科工作11年,2012年辭職,轉為私人執業,轉為與私家醫院合作,「私人執業每日上班12至14小時,至少可自己控制時間,私院要處理的病人數量較少,病人會得到較貼心照顧,對病人和醫護也好。」

他在屯門醫院工作時,試過最長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由第一天朝早9時,連續工作到第二天下午6時。「看着病人不斷湧入病房,無止境地收病人,不知何時才收完,尤其在深宵時分要處理有很多病重、病危和緊急的個案,還要應對他們的家人,非常疲乏。很多時醫生有心無力,要看大堆大堆病人,能夠分給每一個病人的時間很少。」

上文節錄自第70期周報(2017年7月24日),原文題為《三分二求診者非急症》,現題為編輯重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7月2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0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