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腦炎】捐贈者住天水圍 血液曾捐三病人其中一人已死
衞生署本月21日公布,一名52歲、曾接受有肺移植的男病人,證實感染日本腦炎,懷疑因在該院接受輸血後有關。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指,根據檢測結果,在6月22日的輸血樣本中發現日本腦炎病毒,並追踪到是來自一名居天水圍嘉湖山莊的46歲男捐贈者,又指他過去一直無任何病徵。含日本腦炎病毒的血液,除分予52歲中招病人,另給予兩名病人,其中一人無任何病徵,另一名則因本身急性腦出血而身亡。
對於現時捐血後的篩選並不包括日本腦炎病毒測試,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回應指,不會改變現行的測試,因是次事件屬40年來的首宗,又指除非日本腦炎患者宗數有急劇上升,否則不用改變篩選測試方法。
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表示,有三個常規程序確保捐血程序安全,捐血者須為無償自願捐血者;第二會為每個捐血者進行健康查詢,包括其外遊紀錄、病徵及注射疫苗歷史;最後會向每個捐血者派發捐血後須知,假如在捐血後四星期內感到不適,須通知紅十字會,為其血液樣本作追蹤。
袁國勇:未有技術大規模篩查血液中日本腦炎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大部分感染日本腦炎病人,都無病徵,大概每100名被蚊釘咬(而受感染),才會有1個有徵狀。雖然有方法在血液中檢查日本腦炎,但並非大規模檢驗方法,因此實際上並無方法檢驗每一包血。他解釋,以本港今年只有3宗日本腦炎個案為例,即估算大概僅300人受感染,但每年有數十萬包捐贈者血液,捐血者屬日本腦炎感染者的機會相當低,「唔應該因為咁打亂自己」。他又強調,過去從來無個案是經輸血感染日本腦炎,今次是全球首宗個案,加上捐血者血液,分成不同成分,分別捐給3名病人,包括一名血癌患者,但只有這名器官移植患者受感染,相信由於器官移植者免疫力非常低,亦證明其他病人受輸血受感染日本腦炎機會非常低。
袁國勇強調,本港是其中一個全球捐血最安全地方,今次事件與捐血無關,雖然間中有不幸,但希望市民繼續支持捐血,因為捐血是救活病人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方法。
捐血人士:不知道日本腦炎會經血液傳播
有捐血人士表示,不知道日本腦炎會經血液傳播,但對事件並不擔心。其中黃小姐指,平日自己有捐血的習慣,她不知道日本腦炎會經血液傳播,但表示紅十字會的指引清晰,如去過高危地區或染傳染病不宜捐血。由於自己之前沒有旅行,所以不擔心會出現日本腦炎。
林小姐及徐先生均表示,自己之前都有捐血,而且最近旅行次數較頻密,但不擔心會出現日本腦炎,相信政府會密切檢查情況。他們又指,紅十字會一直都重視捐血者的健康情況,雖然問卷沒有專提及日本腦炎,但當見姑娘的時候,他們會詳細地詢問捐血者的健康狀況,所以認為紅十字會的指引是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