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開槍|前精神健康諮委:患者復發先搵相熟社工 溝通勿起槓

撰文:郭梓謙
出版:更新:

昨日(16日)北角發生一宗懷疑思覺失調人士持刀襲擊家人事件,警方接報到場後,疑犯未聽從警員警告,最終被警員開槍制服,事後送院經搶救後不治。警方指,死者長期公院接受治療,有社工跟進,家人最近發現事主疑有復發跡象,病情轉趨嚴重。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前成員、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認為,照顧者或家屬可多留意患者變化,若發現患者有復發先兆,例如情緒低落、長時間失眠等,可先由相熟關係的人士接觸和了解,甚或尋求社工協助,面對情緒高漲的患者時,家人態度不宜「起槓、怪責佢變成咁」。她續指,若個案曾到公院應診,可提出加快覆診。

如有需要,也可致電下列熱綫尋求支援:

政府「情緒通」熱綫(24小時):18111
明愛向晴軒熱線服務(家庭危機)(24小時):18288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24667350
社會福利署(24小時):23432255
生命熱線(24小時):23820000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服務(24小時):23892222
撒瑪利亞會防止自殺熱線(24小時):28960000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前成員、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阮淑茵認為,面對情緒高漲的思覺失調患者時,態度不應「起鋼、怪責佢變成咁」。(資料圖片/夏家朗攝)

阮淑茵:覆診期一般兩個月 可要求提早安排 質疑醫生無時間了解

阮淑茵接受《香港01》訪問表示,隨著今日陸續有報道揭露事主早於一星期前已出現異常,她指出,大部分個案復發實際上有跡可循,若留意到患者較平日不同,如情緒低落、長時間失眠,甚至自殺傾向時,應要盡早對外尋求協助。

具體而言,她建議應優先聯絡與患者相熟的社工,而過去若然是到公立醫院看診,也可要求加快覆診。不過她指出,現時覆診期雖安排在2個月內,但醫生根本沒有足夠時間了解病人詳細情況,看症時間太短而未能察覺情況;甚或覆診後才出現變化,故建議家屬、照顧者日常也要多作溝通,了解患者最近的經歷如何影響情緒。

涉事單位門外。(資料圖片/翁鈺輝攝)

若患者與家人起衝突 親友、相熟社工可助調停

惟她強調,不應只從單一病徵斷定患者情況,「其實過份敏感反而容易引起家人之間衝突,可能病患其實無嘢,但屋企人太擔心,可能聽過一樣嘢(病徵)係咁,就以為復發。」

若然遇上患者情緒高漲,又該如何應對?阮淑茵就表示,情況如非去到「最極端」,而一般人若是真誠希望同患者溝通,「其實(患者)一般都會放低戒心慢慢傾」,「首先態度都唔係話起槓、怪責佢變成咁,點解會有呢個變化」她說,面對這類情況,宜先了解患者「Suffer(承受)緊乜嘢」。

她續指,就著類似事件而言,若然是由與患者已有深厚關係的人與其接觸,效果會更加好,若是與家人發生衝突,則可由其他親友、甚至熟悉社工幫忙。若然是已受訓、懂得如何向患者表達關懷、理解的專業人士亦有效果,「有時情緒高漲,可能係佢長時間被忽略不被理解,所以有人關心佢都有機會有幫助。」

政府於上年底推出24小時「情緒通」熱線。(陪我講Shall We Talk網站截圖)

被問到如何看待精神科臨床就診人次連年上升,阮淑茵就認為社會需求越見明顯,雖有投放更多資源,但設施、人手卻追不上增幅。她希望除了現有醫生、社工職系,也可從社會環境著手,教育市民發現病徵便可尋求幫助;患者家屬也可嘗試了解家人的病理,以理解患者行為,患者也可學習如何溝通。阮淑茵又強調,今次事件固然不幸,但社會應繼續尋求建立精神健康友善社區。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