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共融可成發展優勢 理大社創研討會「社區營造在北都」率先講
未來可能難以預計,同樣亦有無限的可能?對於城市未來的發展,政府可以循不同大數據及各方學者、專家的分析作謹慎籌劃,以適應未來變化和挑戰。政府早在2021年首次提出建設香港北部都會區(北都)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都會區,上年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制定《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推動北都成爲香港未來20年的策略發展重心,這個影響香港人未來生活的規劃,你又有何看法?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J.C.DISI)於9月28日將舉行第十八季「十萬分一」社創研討會,主題為「社區營造在北都」,各界將就北都的發展進行討論!今次率先找來曾協助前任特首制定《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的凌嘉勤教授,與文効忠教授及黃小慧博士三位理大學者,一起討論社區營造對於城市發展為何至關重要。
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計劃由J.C.DISI主辦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2018年8月正式啟動,為期六年,旨在匯集社會各方,以創新理念和務實可行的社會創新方案,聯合學術界、非政府組織、專業團體、熱心的社會人士、企業和政府等,攜手構建創新方案。「十萬分一」社創研討會正是計劃四大範疇之一。J.C.DISI總監凌嘉勤教授表示:「『十萬分一』社創研討會代表了一個信念:我們相信每十萬人當中只要有一人願意走出來,就不同的社會議題貢獻他的時間及知識,便可為未來建構一些行動及議程,而今次『社區營造在北都』是J.C.DISI未來幾年社會創新工作的一個新起點。」
〝北都將成全港最年青、最具創造力的新社區〞
北都成為「重中之重」的發展焦點,凌教授解釋全因為政府不同的政策均顯示,北都在房屋、基建及創科產業方面將有急速的發展。「過往城市發展集中於維港兩岸,今次北都發展是將新界北部的地位等同維港,這在香港城市發展歷史中是十分創新的。基於過往新市鎮發展都會吸引年青家庭大量遷入,在老齡化的香港,北都將可成為香港最年青、最有動力的地區。同時,根據2020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深圳是全國最年輕的城市,她就在北都毗鄰,當兩個年青的城市區域共生共長,其發展潛力之大與發展的範式演化,相信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挑戰及機遇。」
目前,政府對於北都的著力點在收地、基建、環境保育、房屋興建和創造高科技產業區等發展過程。凌教授指作為學術機構應「超前關注」,滿足這個社區的人口在家庭、就業及醫療等範疇的生活所需。J.C.DISI希望更多人留意,吸引更多團體參與相關討論。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女士將作主題發言,以「北部都會區:宜居、宜業、宜遊的策略增長區」為題跟大眾分享,闡述北都的發展概況,以及特區政府如何透過嶄新思維,妥善應對各種發展障礙,以把握國家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濃厚的鄉村文化是北都獨有優勢,助建文化身份認同〞
研討會分為兩部分,除邀請不同專家、學者以「城鄉共融」、「營造 15 分鐘生活圈」及「整合社區服務」三個講題作演講外,另設有以「北都社區營造者的願景和進言」為主題的圓桌對談,邀請各個界別的持份者分享他們的願景。圓桌對談嘉賓包括「鐵路+社區」建設者、新建社區營造者及社區服務網絡營造者。相信最令人驚喜的嘉賓是以文化促進城鄉共融倡議者 —— 資深粵劇表演藝術家阮兆輝先生。凌教授解釋:「每個社區都有其獨特文化,而今次北都發展的特點是『城鄉共融』及『發展與保育並存』。我之前曾與阮兆輝先生討論過,他告訴我香港粵劇源於鄉郊的神功戲,很多圍村內的節日如觀音誕、打醮都會做神功戲,而北都內的大小村落有著各自的文化,在不同的節日舉辦神功戲,因此,我們希望探討是否可用粵劇文化作為北都城鄉共融的黏合劑,並引起更多討論。」
是次圓桌對談主持人,亦是新田鄉原居民的理大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就補充,「新社區想吸引人才、年青人進駐,希望他們與家人安居於此,只提供工作機會、日常所需是不足夠的。社區還需要『文化藝術』滋潤人們生活。而北都覆蓋元朗區和北區等的村落就擁有『鄉村文化』的優勢。其中一種體現鄉村文化的行爲是村民對『土地』的尊敬而設有的神壇、對氏族傳承而建造的祠堂、對祖先緬懷而拜祭祖墳等。村民對一個地方的熱愛及氏族的團結,是中國數千年文化的主要因素。在中環、尖沙咀等市區,你不可能會看到此種文化傳承。」文教授希望大家明白「城」與「鄉」並非對立,當發展鄉郊村落勢在必行,應思考如何傳承鄉村及中國文化,讓新舊居民理解和認同這個社區的「根」,才有共融和包容的社區。長遠而言,若這些鄉村習俗得以保留,並由政府支持申請為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更可將北都村落發展成為一個有生命的文化博物館,舉辦不同的文化旅遊。「這是一個新的構想,同時大家亦可以思考當發展北都,許多村落的祖堂物業被徵收,失去祖堂的資產,又該如何再凝聚村民?如果將村落賣地所得的錢,投資在新落成社區的物業,祖堂功能是否以新面貌出現?我希望在研討會跟大家詳細討論城鄉共融的發展模式。」
〝浙江義烏鄉村的經驗告訴我們城鄉可以共同合作,各取所需〞
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副教授黃小慧博士將以「城鄉共融下的社區營造:浙江義烏鄉村的經驗」為題開講,她十分認同文教授的觀點,即城鄉不應是對立的。城鄉兩者本質上有差異,但不是對立,更不代表發展城市,鄉村就要被取代。相反,兩者可以一體化,互相促進、彼此成就。
近年來,城市都會規劃愈加重視重塑周邊鄉村的價值,致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與城市生活交融互補的發展新格局。黃博士認為,浙江義烏鄉村發展經驗沒有採用「大拆大建」模式,而是改用「文化牽引策略」,能為我們帶來新啟示。義烏有400多條村落,其中一條何斯路村,歷史可追溯至元朝,上世紀80至90年代大量村民外出謀生、村莊發展滯後,但在2008年左右一位村民決心在村內建薰衣草園,振興本村黃酒文化,發展旅遊業,成功引入資本和人流。在發展文化及創意產業之餘,他積極帶領村民建設社區,通過修繕宗祠,發揚尊祖孝先的傳統,增加村民凝聚力。為了更好的促進新舊村民融合、共同參與鄉村發展,他創建不同形式的鄉村經濟文化組織,如「功德銀行」和股份制合作社等。經過多年努力,何斯路村開闢出一條結合傳統與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徑。黃博士表示義烏鄉村的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其中關鍵因素有三點:「政府引領」、「地方領導能力」和「村民團結」。除了分享義烏經驗,黃博士還將介紹廣州市的千里鄉村風景道發展。儘管各城市的發展背景各不相同,但通過對比它們的異同,我們可以從中發掘不少對發展北都的啟示。
三位學者在接受訪問時對「社區營造在北都」進行了多角度的深入討論。事實上,北都社區營造是個宏大的課題,是次社創研討會率先以「城鄉共融」、「營造15分鐘生活圈」及「整合社區服務」為切入點,探討北都社區營造的複雜背景,並在「圓桌對談」以多角度探討北都的未來發展。北都發展與香港民生息息相關,你又有何想法?
理大賽馬會社創「騷‧In‧廬」——「十萬分一」社創研討會
主題:「社區營造在北都」
日期:2024年9月28日(六)
時間:9:30am – 1:00pm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 賽馬會創新樓(V 座) V322室
了解更多詳情及報名,請按此進入網頁:https://www.polyujcsoinno.hk/zh/innovation-themes/s18/symposium-s18
活動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