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河首現雄性亞洲秘蜻 環團促加強保育 土地改劃避免涉及濕地
有環團在東涌河首次發現亞洲秘蜻,惟其所在位置在東涌谷分區計劃大綱圖內劃為住宅(丙類)範圍內的邊陲位置,環團憂慮蜻蜓棲息地未來會受住宅發展影響,促當局加強保育區內的自然生境,避免涉及濕地生境的土地改劃。
環團也指出,自2012年於東涌河河盆地區進行的蜻蜓調查,累積錄得61種蜻蜓,佔全港蜻蜓物種接近一半,認為東涌河是本地其中一處最重要的蜻蜓棲息地,擁有很高的生態價值,期望東涌西新市鎮擴展工程能減少對河盆生境的影響。
環保團體綠色力量在8月底一次恆常蜻蜓調查中,在大嶼山東涌灣南部、近東涌河河口的一片濕地,首次發現亞洲秘蜻(Lathrecista asiatica)。
綠色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指,雄性亞洲秘蜻臉部乳白色,額褐色斑,胸部褐色,腹部鮮紅色而末端黑色。今次錄得的是胸部有明顯的灰白色粉霜覆蓋、較成熟的雄性個體。
關於亞洲秘蜻
亞洲秘蜻是蜻科(Family Libellulidae)秘蜻屬(Genus Lathrecista)唯一一個物種,廣泛分布於熱帶亞洲和澳洲北部,雲南、海南、台灣亦曾有記錄,普遍棲息於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生境包括與池塘和溪流相關的沼澤地。
呂德恒也提到,亞洲秘蜻主要活躍於近赤道的熱帶地區,以往於較偏北的海南和台灣南部亦有零星記錄,香港位處兩地之間,現時錄得該物種,或進一步顯示其分布區域有向北擴散的趨勢,相信與全球暖化有關,未來亞洲秘蜻於本地的出現頻率則仍有待觀察。
呂德恒續指,今次發現亞洲秘蜻的位置,處於東涌谷分區計劃大綱圖內劃為住宅(丙類)範圍內的邊陲位置,憂慮蜻蜓棲息地未來會受住宅發展影響,促當局加強保育區內的自然生境,避免涉及濕地生境的土地改劃。
他也補充,東涌河及附近的濕地環境,一直孕育不少蜻蜓物種,綠色力量自2012年於東涌河河盆地區進行的蜻蜓調查,累積錄得61種蜻蜓,佔全港蜻蜓物種接近一半,當中不乏具保育價值物種,包括廣東彎尾春蜓(Melligomphus guangdongensis)和斑灰蜻(Orthetrum poecilops),兩者均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近危物種。
此外,香港有記錄的四種扁蟌科(Family Platystictidae)物種,均可在東涌河上游河谷找到。
呂德恒認為,連同今次首次發現的亞洲秘蜻,東涌河是本地其中一處最重要的蜻蜓棲息地,擁有很高的生態價值。他期望東涌西新市鎮擴展工程能減少對河盆生境的影響,盡量保留東涌河及河口、東涌灣的天然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