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薪酬|精英甲+月薪$4.45萬 「基層」成年隊$7130相差5.2倍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港隊於巴黎奧運取得兩金兩銅佳績,但全職運動員最低薪酬只有7,130元,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指有許多資助,「嚴格嚟講佢冇咩嘢要使錢」、「零用錢」等說法引起爭議。

翻查體院資料,精英訓練資助中,奧運獎牌得主「精英甲+」級別月薪可獲44,500元,較最低級別「成年隊」7,130元多5.2倍,即使是與「精英甲+」一同出賽、取得奧運資格的「精英丙」級別運動員,薪酬也只有11,520元,相差近2.9倍。

至於體院的資助、事實有為運動員提供免費醫療、訓練、膳食及住宿,每月雖不愁食住便能取酬,但每月7,000多元「零用錢」又是否能支撐生活?「有牌先資助」說法又是否成立?

香港體育學院。(張倩儀攝)
香港特別行政區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前排右九);香港賽馬會主席利子厚(第二排右十)及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第二排右九);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前排右八)及其他嘉賓,出席2024年巴黎奧運中國香港代表團授旗典禮。(香港賽馬會提供)

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在昨日(11日)節目中回應運動員薪酬低一說,指薪酬雖低但有其他資源,「嚴格嚟講佢冇咩嘢要使錢,應該可以能夠從容地做運動員」,更把薪酬形容成「零用錢」,「當啲零用錢、大學贊助或獎學金」。

有份出戰巴黎奧運的港隊羽毛球代表李卓耀今日(12日)在電台回應,認為基層運動員須有合理的最低工資,「起碼都萬幾蚊」,也提到眼見「大把」運動員因收入太低,隨年歲增長想有正常工作,而無法繼續運動生涯。

港隊今屆以最高獎金之名響徹全球,但「有獎牌先資助」說法也甚囂塵上,到底基層與頂層運動員薪酬相差多少?取底層人工,是否足夠?

由成年隊開始 按奧運、亞運等表現再升級

體院以「精英訓練資助」資助「A級」精英項目及「個別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的精英運動員,根據該項資助的評核準則,不計青少年組,在國際成年比賽取得較前名次,可列為最低級的「成年隊」;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就列「精英丙」,之後按在奧運、亞運等表現再有多項分級,最高級是在奧運取得獎牌的「精英甲+」級別。

成年隊月薪7130元或與基層勞工相若

其中最基層的「成年隊」全職運動員月薪可獲7,130元,以最低工資40元、每周工作45小時計算可獲7,200元,前者較後者少70元,奧運獎牌得主「精英甲+」級別的44,500元月薪,更較其多5.2倍。

過去8年在21/22東京奧運加薪 8%至24%不等

不過,即使與奧運獎牌運動員一同踏上同一舞台,薪酬差別也可能有極大差距。取得奧運資格的「精英丙」級別,全職薪酬只有11,520元,與「精英甲+」相差近2.9倍。

公務員幾乎年年有薪加,運動員又如何?翻查過去8年「精英訓練資助評核準則」,整體僅東京奧運舉辦的2021至22年度「加薪」,最低由6,600元加至7,130元,加薪約8%;「精英甲+」則由33,040加至41,030元,加幅高達24%,兩者加幅相差16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是,各級別運動員自2021至22年度獲「加薪」後一直凍薪至今,只有「精英甲+」運動員在2023至24年度單獨獲「加薪」,由41,030元加至44,500元,加幅為8.5%。

港協暨奧委義務秘書長楊祖賜日前稱運動員薪酬雖低但有其他資源,「嚴格嚟講佢冇咩嘢要使錢,應該可以能夠從容地做運動員」。(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港隊羽毛球代表李卓耀認為基層運動員須有合理的最低工資,「起碼都萬幾蚊」。(01體育記者袁志浩攝)

體院提供資助、獎勵、宿舍及膳食等

倘若該運動員參加的非A級精英項目,也未包攬在「個別精英運動員」計劃,則只可申請體育訓練資助。據體院資料,資助額格年度結算,其中在奧運會規定取第1至8名或亞運會取得獎牌的「精英甲」級別,全年可獲193,440元,相等於月薪16,120元,隊際則可獲每年722,280元。

體育訓練資助下,最基層的「精英丙」規定須在亞運取第4至8位,或世界錦標賽或世界盃取第1至8名,個人全年獲77,400元,即相等月薪6,450元,團體也全年只有225,720元。

體院網站也有列明,除上述資助外,財政方面也有訓練資助、比賽獎勵、退役資助及學習津貼等,其次在科技及醫療上也會提供支援,包括體能科學訓練、運動心理及運動醫學等,更會提供先進訓練場地及設備及教練等,另有運動員宿舍及膳食等。

江旻憓勇奪巴黎奧運女子重劍個人賽金牌。(01體育記者袁志浩攝)
張家朗衛冕奧運男子花劍個人賽,成為68年來首人,亦是史上第三人。(01體育記者袁志浩攝)
巴黎奧運香港聞游泳代表隊返港,兩面銅牌得主何詩蓓隨隊回港。(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至於個人生活及教育方面,體院會提供免費住宿、膳食、補習、興趣班及海外交流,也會與夥伴中學及大專院校合作,協助運動員兼顧學業。

回到主題,在不愁吃喝、不愁住宿的環境下,年輕人月薪7,000多元的「零用錢」似乎是足夠;但一個成年人在香港物價下,每月7,000多元是否能存到錢?該筆儲蓄又是否能支撐該名運動員退役後、失去體院食住資助後的生活?

2024-2025 精英訓練資助名單(部份)

羽毛球:鄧俊文、謝影雪、李卓耀、伍家朗等;劍擊:張家朗、蔡俊彥、江旻憓、陳諾思等;游泳:何詩蓓、歐鎧淳、張心悅、何甄陶等;乒乓球:杜凱琹、黃鎮廷、蘇慧音、朱成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