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有片】為何狀元都選讀醫? 林作︰非香港之福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今年文憑試的6名狀元,有5名都表示希望讀醫科,剩下的一名就想讀牙醫,6人都是想穿起白袍做醫生。
網絡紅人林作在facebook就表示「讀書最勁嘅人去晒做醫生同律師,非香港之福。」,甚至用「自慰式(Masturbatory) 」形容他們的選擇。
升學專家,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對此就有保留,強調所謂的「狀元」人數相當少,不應該過份解讀,不過提到狀元的志向,相同是與他們的背景有關。

4名來自皇仁,應屆文憑試優異生的志向都是從醫,4人的選修科都是物理、化學和生物。(羅君豪攝)

回看6名狀元的選修科,其中5人的選修均是物理、化學和生物;超級狀元拔萃女書院林莉雯在化學和生物外,則選修經濟。

事實上,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經濟,這4科都是文憑試中奪5**比例最高的5大科目。不計算相當冷門的英國文學,物理、化學和生物此理科3寶,狀元們的最愛,是奪5**比例最高的3大科目。

2017年文憑試奪5**比例5大選修科

 

科目

奪5**比例

1

物理

2.9%

2

英國文學

2.6%

 

化學

2.6%

4

生物

1.9%

 

經濟

1.9%

資料來源:考評局

理科「易」奪5** 易出狀元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分析,理科3寶奪5**比例較高,有前因亦有後果,一來是中三選科時,普遍都是由成績較好的同學選讀理科,「社會仍然有一種叻的同學應該讀理科,出路會較好的想法」,而其次理科試題的變化不大,應試準備相對地容易,較易掌握,所以「狀元都是理科出身,好少是文科出身。」

吳寶城:不宜過份解讀狀元志向

吳寶城提到「狀元都選醫科」可能是一種被放大的「錯覺」,「始終狀元人數少,未必是一個趨勢,都是幾個同學的選擇而已。」

對於坊間有JUPAS計算器稱可預測收生趨勢,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吳寶城認為,數據只可作參考,各科收生情況仍會受該年學生選科次序及成績影響。(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社會氣氛或有影響

吳寶城亦指,較多成績好的學生讀醫科與醫生的社經地位和前輩的選擇有關,「以前讀法律好吃香,但現時就算讀法律,要成為知名的律師和有豐厚的收入都不容易,反而醫生相對地穩定,而且的確是幫助到人的行業。當然也可能受前輩影響,讀得好的學生都讀醫科,『我唔讀會不會蝕底呢?』這種影響也可能是存在的。」

讀書最大推動力都是源自從醫的理想。
皇仁書院狀元 蔡維澤

立志從醫者一定要用功讀書

再回看近3年的大學聯招的收生成績,港大和中大的醫科一直保持在成績最高的頭三位,最低的一年,中大醫科的收生中位數亦有35分,意味如果一早立志從醫的學生更需要認真、用功讀書才能圓夢。這種動力或軀使考生成為狀元。狀元成醫生,是果是因,實在不好說。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