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協主席鄭嘉如遭《華爾街日報》辭退 稱曾被施壓勿參選
年7月1日新上任香港記者協會主席的鄭嘉如,被《華爾街日報》解僱。她指曾遭上司施壓,要求她不要參選記協主席並辭任執委,最後於今天(7月17日)被辭退,理由是職位已被裁減省。她正尋求法律意見,並考慮對《華爾街日報》有可能違反香港《基本法》及《僱傭條例》有關保障員工參與工會及免於受到阻嚇及解僱的權利,作出申訴。該報母公司確認有人事變動,但不評論個人,並聲稱繼續倡導香港和世界各地的新聞自由。
鄭嘉如表示會繼續做記者,並指維護新聞自由的責任,「比一份工作、一份糧,更長遠,更重要。」
記協6月換屆,已有四名執委當選後先後辭任。
駐倫敦國際新聞主編親自來港辭退
鄭嘉如(Selina Cheng)星期三(17日)下午約5時25分離開《華爾街日報》(WSJ)位於中環廣場的辦公室。她表示作為記協主席,上任後第一個記者會,就是公布被解僱的消息而深感震驚。
她說今日早上,平時駐倫敦的《華爾街日報》國際新聞版主編Gordon Fairclough,到香港當面宣布解僱她的決定,理由是她的工作、職位已被減省。她形容過程十分簡短,無商討空間。她說有當面回應,指參加工會受《基本法》和《僱傭條例》保障,僱主不能以參加工會為由解僱員工。
鄭嘉如指,三星期前,她決定參選記協主席後,她在英國的上司已經要求她退選,指「指記協職位與《華爾街日報》職位無法共存,說《華爾街日報》員工,不應該在香港這樣的地方推動新聞自由,說香港不似一些西方國家,新聞自由已被確立的地方。」
當選後如常返工 無新署名報道
今年6月22日,記協周年大會換屆選舉,鄭嘉如接替不尋求連任的陳朗昇,當選主席。她說此後《華爾街日報》並無安排新的工作給她,她繼續此前一直跟進的報道,亦一直如常返工。她最後一篇署名報道,在6月21日發表。
WSJ亞洲總部5月遷離香港 鄭當時無受影響
鄭嘉如2022年加入《華爾街日報》,主要採訪中國電動車行業。今年5月《華爾街日報》亞洲總部會由香港遷至新加坡,同時大幅縮減駐香港的記者及編輯人數,佔駐港人數一半以上,編採縮減至個位數,當時鄭嘉如並未受裁員影響。鄭嘉如說,當時裁員過後,《華爾街日報》總編輯曾指出她報道的範疇,是亞洲最重要的課題質疑,應該要繼續報道。
鄭嘉如認為,《華爾街日報》對香港日益嚴峻新聞自由狀況,造成負面影響,該報不是被動角色,而是主動選擇這樣做,而她會繼續做記者和記協主席。
根據記協會章,執委會中須最少七成成員(其中包括主席)受僱於新聞工作;會員在失業期間可保留其會藉,但需向執委會證明在失業期間主動及積極尋找新聞工作的職位以保持其專業資格。
記協換屆四執委當選後辭職
今年記協換屆選舉,兩名執委當選後即辭職,包括英國廣播公司記者Danny VINCENT、公關會員張皓明;之後亦有兩人辭職,包括《誌傳媒》主編關震海和自由撰稿人李雨夢。鄭嘉如說辭職的執委受到不同的壓力,但不便透露詳情
她說《華爾街日報》不同地方的同事有支持她發聲,她亦呼籲各位傳媒僱主,尊重僱員的權利,包括《基本法》第27條中參加工會和新聞自由的權利,「這不只是法律,還是人權。」
WSJ確認人事變動不評論個人 聲稱續倡新聞自由
根據《華爾街日報》網站,該報仍招聘駐港高級記者。
《華爾街日報》母公司道瓊斯(Dow Jones)回覆《香港01》查詢時,確認公司有人事變動,但表明不會對具體個人發表評論,並稱「《華爾街日報》一直並將繼續大力倡導香港和世界各地的新聞自由。」
鄭嘉如聲明全文:
記協新聞稿全文:
2024-25年度記協執行委員會當選者
主席:鄭嘉如(華爾街日報記者)
副主席:梁耀聰(自由記者)
理事:
鄭卓伶(留白記者)
張皓明(公關會員)*
GRIFFITHS, James(環球郵報亞洲通訊員)
關震海(誌傳媒主編)^
黎佩兒(自由記者)
李雨夢(自由撰稿人)^
梁祖饒(香港01高級記者)
謝梓楓(Hong Kong Free Press記者)
VINCENT, Danny(BBC記者)*
余樂斯(自由身記者)
*當選後即辭職
^之後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