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何永賢 奇想曲

撰文:客戶來稿
出版:更新:

一頭短髮和笑容可掬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是一個怎樣的人?她自言性格鬼馬、充滿好奇心;愛音樂和閱讀;喜歡「黃蓉」、「多啦A夢」──前者聰明機智、輕巧玲瓏,後者富想像力、有創造性。
做了30年建築師,她說只考慮了一會,便答應加入特區政府的問責班子,其中特首李家超一句「be yourself 」,給了她很大鼓勵。
主管維繫百萬人幸福卻千頭萬緒的房屋政策,勇氣令人敢於改變,想像力豐富了政策制訂,行動力令意念成為事實。為官如做人,懷抱信念,忠於自己,大山阻於前,運用我們奇妙的想像力解決疑難,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當人人都有一個「百寶袋」,滿載奇幻,長長黑夜後的黎明,隆隆暴雨後的驕陽,總會再來。

雲妮 黃蓉 叮噹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一個不時下著暴雨的午後,在位於荃灣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濟軒」接受《駿步人生》客席主持、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的訪問。

「永賢」是比較男性化的名字,問她可曾被誤以為是「何永賢先生」?她笑說中學一年級時,班主任派試卷,一度錯估她是個男同學!不過,「其實我幾鍾意個『賢』字,它代表賢淑、賢德。」她說。

她哥哥用「永」字輩,那些年孕婦產前並不知悉胎兒性別,父親在她出生前改了一個較中性的名字「永賢」,而她出生後,父親為她取了與中文名諧音相近的英文名字Winnie。

難道就是男性化名字造就了局長今天的短髮形象?今年59歲的何永賢說,每個女生都想試試留長髮的效果,由大學至投身社會初期,她都是以長髮示人,最長及腰部位置。香港夏天炎熱,她於是如空姐般將頭髮梳起紮髻,某一天有同事問她為何不索性剪短髮,她抱著儘管一試的心態,先剪至及肩的長度,到準備誕下首名孩子時,就斷然剪了短髮,未料「一剪就愛上,長唔返啦。」

金庸迷

短髮的局長經常笑容燦爛,她形容自己性格充滿好奇心、貪玩、鬼馬。「我鍾意鬼馬的人,開心嘛,鬼馬有一種靈活解決問題的個性。」或許如此,身為「金庸迷」,她最喜歡的金庸武俠小說角色是《射雕英雄傳》的黃蓉。「我真的很鍾意黃蓉, 覺得她很聰明,很靈活應對問題,成功哄得洪七公及周伯通這兩個難攪的人, 還可以用很多聰明方法哄他們傳授武功給郭靖。」

何永賢說,早前參觀一個金庸百年誕辰紀念展覽, 看到《天龍八部》筆下人物「虛竹」的雕塑,留下深刻印象。「虛竹練成可以飄浮空中、只用一隻腳尖接觸地面的功夫,很輕的感覺,剛柔並重。」自言要重看小說,重新認識虛竹這個角色。

說到金庸,同是「金庸迷」的主持人譚志源向局長分享了他人生不同階段所鍾愛的金庸小說:年輕時喜愛《射雕英雄傳》, 因為劇情「黑白分明」,主角練就好武功就可對抗外敵;年紀漸長,鍾情《笑傲江湖》, 嚮往令狐沖的瀟灑不羈;及至投身社會,重看《鹿鼎記》覺得「小寶神功」很厲害;人到中年,經歷更多,多番回味的是《雪山飛狐》及《飛狐外傳》, 因為那些「一刀斬下去便完書, 有些懸疑性」的結局,某程度就像人生 ─ 不是所有事情都有答案,「留下想像空間,味道就在於此。」

人人都有百寶袋

兩人滔滔不絕交流眾多人物角色,黃蓉的機智靈活,虛竹的剛柔並重,這些原屬虛構的人物,卻因在文學、電視電影大放異彩,而成為很多人成長的「伴侶」。何永賢的夢伴,原來還有卡通人物「叮噹」(現稱「哆啦A夢」)。

她稱,「喜歡叮噹的可愛及鬼馬,很喜歡甚麼難題都可以解決的想法;其實人生行到很多位置,工作及生活都有難題,記著,想想『百寶袋』,總有方法可以解決。」

何永賢在幼稚園畢業禮上代表畢業生致詞。這是她第一次上台、站在咪高峰前。(相片由何永賢提供)
何永賢曾經長髮披肩。圖為她剛大學畢業。(相片由何永賢提供)
你想起吃了一個麵包,很鬆軟很香;就是這些平凡的事,令我們感受到不平凡的幸福。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

築夢

身為專業建築師,何永賢心目中的理想居所是怎樣的?她思索片刻,說最近到訪杭州後,愛上那裡的建築設計。夢想居所嗎,「四周有江南地區的四季花木,屋子靜靜的,很樸素,人坐於園林中,綠色植物映入眼裡……可以在那裡畫畫、聽音樂、飲茶,有錦鯉游移其間……」

何永賢兒時一家人住在爸爸打工的旭龢道大宅「員工宿舍」,它是一個位於車房後面的小房間,她在那裡渡過少女時代,一直住到入讀港大。她說「家裡很簡單,父母給予自由,家庭很溫暖。」

中學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學校的氛圍造就了她對音樂的興趣。學過鋼琴,但謙稱彈得不好;喜歡聽歌及唱歌,也喜歡聽合唱團,愛那種和諧感。

在香港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她在私人建築師行任職4年,1992年加入建築署任職建築師,2020年12月升任建築署署長。

入讀建築 一度想轉科

是否自幼立志做建築師?今天回看似乎是因緣際會,緣起於中學時代的一場分享會。「有師兄回來分享,並帶我們一班同學參觀則樓,見到畫圖、有模型,還可以建屋,看來很實用⋯⋯ 之後去了港大參觀建築系畢業展覽,一人一個模型一份圖,覺得好玩喎。」她入了港大後才知道,原來每份畢業功課都是捱更抵夜、與師弟妹合作,用很多汗水換回來的成果。

當年她也曾想過修讀生物科學,但中三上生物課堂劏牛眼,「眼睛向上,有眼睫毛的牛眼望住我的一幕」,手震感覺令她知道自己不會走行醫之路,而建築系「感覺上有藝術性及科學性」吸引了她。

然而,當年入讀「神科」的她也有迷惘之時,更一度想過把主修科目由建築轉為測量。「一年級時我很猶豫,因為讀傳統中學的我,什麼都有課程大綱 ,覺得可背誦的較有把握,但做(建築)設計很不同,你只獲發一個題目去設計別墅、屋宇,有時很有趣,但沒有點子時又好像沒有把握。」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她在一年級學期尾,跑去找系主任討論應否轉主修時,系主任在抽屜拿出尚未公佈的成績單,直言她拿到「A-」 ,反問為何要轉系。

正式畢業,她有機會加入當年星級女建築師歐中樑(Joanlin Au)的則樓,甚至有幸成為較早一批有機會到內地觀摩的本港則師。「那是1988年,我入住了上海的和平飯店(住兩晚),即今天內地電視劇《繁花》中,『寶總』經常出入的地方。那裡由建築到家具,當真是古式古香。」她指那些年因參與內地酒店建築工程,要到上海灘搜集舊建築作研究,是十分難得的體驗。

見識過繁花般的商業世界4年後,何永賢1992年加入政府建築署。「其實是政府的建築類型吸引了我。加入政府有機會負責的建築,包括公園、博物館、醫院、特殊學校,以至社福機構及監獄。」

登高望遠,「共築幸福」是大家的共同願望。
在過渡性房屋接受馬會公司事務執行總監譚志源(右)訪問,兩人暢談天南地北。
獅子山下,部分公營房屋是何永賢任職建築署時的出品。

生活細節 平凡的幸福

她記得首個在建築署負責的項目,是參與興建一間特殊學校,「完成工程交付學校的那刻,知道學校將被用以照顧一班有特殊需要的小孩時,心情很是開心,有貢獻社會的感覺。」結果一做30年。

在任建築署期間負責的項目,她最難忘有兩個:位於長洲的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及衞生署的一個實驗室,後者更為她奪得建築師學會的優異獎。

「雖然我的專業講求科學及功能性,但我想,是否可以在功能性方面,加一些藝術性呢?」想到實驗室中顯微鏡下的世界,顏色及形狀都極美,就決定將顯微鏡內見到的世界放大成設計意念,置於室內空間,展現它的美態。

她說,細菌、紅血球、植物細胞都處於我們每天生活的環境之中,只是大家沒有機會留意及欣賞它們的美麗,「我只是將好平凡的事放大,讓大家看到,我們身邊根本有這麼靚的事。」

她覺得這種平凡中的不平凡一直貫穿她做人處世。「你想起吃了一個麵包,很鬆軟很香;就是這些平凡的事,令我們感受到不平凡的幸福。」

忠於自己

何永賢於2022年7月就任房屋局局長。她指「做此決定時好快,只是考慮想做或是不想做,有能力做或是無能力做的這些核心問題。」她透露,加入問責班子前會見特首李家超,對方跟她說了一句「be yourself」,這兩字給了她很大鼓勵,令她充滿信心,相信「可能我有些(才能)是社會需要的」,或者可以將個人能力貢獻社會。「我會一直袋住這兩個字。」

房屋政策維繫百萬人幸福卻又牽涉千頭萬緒,她直言,處理香港房屋問題需與其他政策互相配合,出租公屋、資助房屋以至私樓巿場,是環環相扣,當中又涉及外在因素如利息升降、經濟狀況等,彼此需要取得平衡。

她指早前外訪杭州看到人家美麗的城市設計,那是取得生態平衡的結果。「柳樹不影響荷花,荷花滋養錦鯉,錦鯉與水草又有互動。」解決香港房屋問題,她說需要「每個環節去鬆綁,一環接一環調校、順勢而為」,不能一下子棄舊立新,而是要協調。

過渡性房屋助向上流

她表示,香港土地供應少但人口多,這屆政府的房屋政策十分清晰,就是要先「做大」供應量,包括提供足夠土地建屋增加供應量,過渡期間,同時透過過渡性房屋的供應,協助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劏房戶,解決居住問題。

她認為過渡性房屋的構思不僅在於改善居住環境,解決「漏水、老鼠及火警威脅」等問題,同時也為有關家庭提供向上流、休養生息的機會,讓他們在以較便宜租金入住過渡性房屋期間,有機會儲蓄及學習現代生活技能,作為未來的個人資產。

馬會今年4月宣佈,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審批撥捐7.2億港元策動「賽馬會躍見新生活」計劃,目標是全方位協助居住在過渡性房屋的基層家庭改善生活,掌握未來社會發展的機遇。

為期5年的「賽馬會躍見新生活」聯同18個合作夥伴,度身訂制針對城市貧窮挑戰的全新介入模式。計劃為過渡性房屋家庭提供全面的支援,包括發掘和加強受助家庭的家庭能力及持續職涯發展,透過儲蓄計劃和改善就業前景等措施,強化其經濟能力,建立信心和尊嚴;擴大社交網絡,積極投入社區。其中「賽馬會躍見坊」(JC LIFT Hub)提供多元社區活動,擴闊社交圈子,加強家庭和社區連結,促進身心靈健康。

過渡性房屋居民帶唔走,但他們日後到公屋或其他地方居住,技能可以跟隨他們一生,我覺得這方面的意義很大。
(感謝馬會推出「賽馬會躍見新生活」計劃)
過渡性房屋「仁濟軒」的單位間隔分明。
「仁濟軒」設有「賽馬會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下的自助食物提取機「自在食」,供居民提取速凍餐。

馬會躍見新生活 「技能跟一生」

何永賢感謝馬會推出「賽馬會躍見新生活」計劃,認為縱使當局提供的過渡性房屋單位位置好、環境亦較劏房為佳,但留意到基層家庭可能在資訊等方面有所欠缺,馬會有關項目最難得的是,可訓練居民的生活技能。「感謝馬會為一些家庭用戶提供理財觀念的教育,以至教養子女、個人生活技能方面,提供軟件工程,這與我們提供的硬件,相輔相成,加起來就很強。」她說,「過渡性房屋居民帶唔走,但他們日後到公屋或其他地方居住,技能可以跟隨他們一生,我覺得這方面的意義很大。」

何永賢早前出席「賽馬會躍見新生活」計劃公佈儀式,與馬會主席利子厚(前排右八)、馬會副主席廖長江(前排右七)、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左六)及嘉賓等合照。

*資料提供 : 馬會刊物 《駿步人生》

hotline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