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歐洲企業家看準「新型工業化」AI加持生產線智造保安產品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香港曾為製造業重地,但隨著城市轉型和生產成本上漲,不少工廠均「北望神州」,或遷至東南亞。近年人工智能成熱話,連帶製造業亦逐步採用,展開「新型工業化」,推動新質生產力。智能保安產品製造商NiRoTech開發及採用名為「貓頭鷹」的客製化智能生產線,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李翱(Roberto Leone)透露,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數據分析等技術的加持下,「貓頭鷹」令公司產能大增1.5倍,亦讓同行看到智能製造業的發展新方向。
攝影:陳葦慈

歐洲商人透過香港國際跳板優勢 設製造基地攻海內外市場

NiRoTech聯合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Roberto Leone是意大利人,曾於歐洲擔任採購總監多年,再轉戰亞洲管理亞太區業務,並取了一個型格中文名:李翱。人如其名,Roberto希望以自己的實力翱翔於製造業當中,並與夥伴Nicole Yip成立「NiRoTech」,製造智能保安產品。

Roberto和Nicole (NiRoTech聯合創辦人兼總經理) 相識於意大利,亦曾在不同地區工作,但最終仍選擇將公司總部設於香港,前者坦言全因香港的特殊國際地位:「香港是最適合進行生產和貿易之地,因為這裏有友善的營商環境,例如出入口的關稅和檢查等等都比其他地區更有效率。現時我們的顧客來源仍以歐美地區為主,落戶香港可利用本地背靠大灣區和中國內地的優勢,有利拓展國內業務。」

Roberto選擇落戶香港,全因其特殊的國際地位有利於生產和營商。

AI、IoT、機械臂智能生產 減省生產空間及成本

然而,香港寸金尺土,想要重現製造業黃金年代的運作模式,無論是人力或生產成本,一切固然所費不菲。恰好NiRoTech開業時,遇上人工智能作「爆發式發展」的時期,讓Roberto頓時得到「新型工業化」的靈感,並找到解決方法:智能生產線「貓頭鷹(The Owl)」。「這條56米長的生產線有12架機械臂,設有人工智能、物聯網、實時監測、機器視覺、電腦輔助設計、數據分析等技術。人手需求更從以往在內地作半自動化生產時的38人,減至現時的11人,所需廠房空間亦減,但產能大增1.5倍!」在工業4.0時代,正是將智能技術應用於生產當中,提升產能和競爭力,特別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新型工業化」能針對性地解決地方不足、人手短缺和生產成本高昂的三大難題。

智能生產線「貓頭鷹(The Owl)」全長56米,設有12架機械臂,配合人工智能、物聯網、實時監測等技術,令產能大增1.5倍。

「貓頭鷹」生產線如其名 實時監測保證生產質素

生產線取名為「貓頭鷹」,一方面是因為貓頭鷹在西方是智慧的象徵,另一方面則是其可因應不同生產需要而轉變的靈活性,能7 x 24全天候不斷運作的特點,亦與貓頭鷹的習性相近。「貓頭鷹生產線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們在運作時,亦能互相監察。若發現有出錯之處,便會自動改錯和學習,這樣才能保證生產速度和質素。」

Roberto坦言「貓頭鷹」生產線強大之處,在於能互相監察,並自動修正和學習出錯的地方。

製造業非夕陽行業 創新園助力「新型工業化」

現時NiRoTech分別於越南、香港和內地各設一廠房,香港的廠房設於香港科技園公司旗下的將軍澳創新園先進製造業中心(AMC)。「NiRoTech成立初期,科技園公司已經幫助我們在元朗設立廠房,然後又助我們搬來AMC。加上這裡有一個蓬勃的創科生態圈,無論是同行、人脈或資源都十分充足,有助創科企業發展。」

NiRoTech於2022年由元朗遷入位於將軍澳創新園的先進製造業中心,設立7 x 24智能生產線,製造智能保安產品。

最後,Roberto再次強調香港的營商環境比以前更理想,所以公司的目標依然是持續開發新產品和拓展更廣闊的市場:「我們的目標是先開發更多新產品,並在世界各地發掘更多新業務機遇,在工業4.0時代站穩陣腳,亦讓其他同行知道,製造業非夕陽行業,仍能在香港有一席之地!」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