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兩校學生被評唱國歌細聲 報告籲教師提點助建同聲高唱習慣

撰文:石國威 余月明
出版:更新:

教育局最近公布20間學校的「校外評核報告」,在國民教育方面,至少兩份報告提及教育局視學人員到校觀察時,發現有關學校的學生在唱國歌時聲線細弱,建議教師宜加以提點。
教育局在網誌回應稱,視學人員就學校推行國民教育整體表現給予學校回饋和改善建議,就個別學校學生於奏唱國歌時聲線不足評論,教育局旨在助學校按自評循環完善相關工作,讓學生在參與升國旗儀式時,更能展現對自己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

教育局最近公布20間學校的「校外評核報告」,在國民教育方面,至少兩份報告提及教育局視學人員到校觀察時,發現有關學校的學生在唱國歌時聲線細弱,建議教師宜加以提點。(資料圖片)

由2023/24學年起,教育局會上載外評報告總結章節到網頁,內容包括校情、學校特色、學校重點工作的主要優點,以及外評隊伍給予學校的改善建議。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報告建議教師助學生建立同聲高唱國歌習慣

最新上載的報告涉及20間中小學,當中,在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的報告中,視學人員提到該校通過課堂內外的活動加強學生對國家歷史與文化的認識,有利培養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惟部份科目對國安教育理念的掌仍有改善空間。報告形容學生種極參與國教活動,於升國旗儀式時恪守禮儀,表現專注,態度莊嚴,但唱國歌時聲線細弱,建議教師須多加提點,協助學生建立同聲高唱國歌的習慣。

在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的報告中,視學人員提到該校學生種極參與國教活動,於升國旗儀式時恪守禮儀,表現專注,態度莊嚴,但唱國歌時聲線細弱。(資料圖片/黃偉民攝)

港澳信義會小學報告讚男童軍熟練升國旗 惟學生唱國歌聲線柔弱

在港澳信義會小學的報告,視學人員稱該校升國旗儀式莊重,負責的男童軍熟練地升掛國旗,學生恪守禮義,列隊整齊,但學生唱國歌時聲線柔弱,宜加以提點。至於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的報告,則有提到建議教師多引導學生培養唱國歌的習慣和信心。

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何彥輝回覆《香港01》表示,就相關情況已經與亦與團隊討論,及與教育局溝通。他表示,報告中可見局方認同學生在升國旗儀式恪守禮義,列隊整齊,而校方亦肯定學生在唱國歌時有嚴肅面對。他認為是次並非做得不好,而是可以做得更好,校方會在音樂會課上教導同學唱國歌應有的態度,助其了解國歌的歷史價值等,又指同學的歌聲已經比學期初改善很多。

他續指,是次事件局方向其表示並非想點出有何做得不好,而是給予意見助其持續發展及做得更好,校方會關注事件及持續與同學溝通。

視學人員稱港澳信義會小學校升國旗儀式莊重,負責的男童軍熟練地升掛國旗,學生恪守禮義,列隊整齊,但學生唱國歌時聲線柔弱。(資料圖片/黃偉民攝)

江玉歡稱表達愛國情操有不同方式 教局應以鼓勵取代約束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形容教育局的建議出發點是好,學校教學生國歌應有禮儀是基本,但局方要明白「呢樣嘢做咗出嚟,係咪真係會令學生增強?係咪唱大聲就等於我哋會變得好愛國呢?」

她重申,尊重國歌應有禮儀是必須,惟表達愛國情操有不同方式,要培養愛國心,首要是令學生認識及關心祖國,「唱歌大聲,唔代表我哋認識祖國。」認為局方要「對準重點嚟做」,否則只會失去意義,局方亦應尊重不同人的表達方式「譬如男孩子,未必咁鍾意唱大聲,但我見到佢哋眼入面係好有感情。」

她認為學校最重要是釋出唱國歌背後的含意,不宜「用我哋諗嘅嘢擺喺年輕人身上」,又期望教育局以鼓勵方式不妨大聲點、正面培養,不應變成約束。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教育局指學校有責任讓學生明白奏唱國歌時應有禮儀和態度

教育局在網誌回應稱,國旗、國徽及國歌是國家的象徵和標誌,參與或出席升國旗儀式的人士,須恪守禮儀,以示對國家的尊重,以及維護國旗和國歌的尊嚴,這是毫無爭議的,學校有責任讓學生明白奏唱國歌時應有的禮儀和態度,以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以及對國家的尊重。

聲線不足評論旨在助學校完善自評 讓學生更能展現對國家歸屬感

教育局稱,視學人員外評期間會參與升國旗儀式,並就學校推行國民教育的整體表現,給予改善建議,就外評報告中有關個別學校的學生於奏唱國歌時聲線不足的評論,該局旨在協助學校按「策劃─推行─評估」的自評循環,完善相關工作,讓學生在參與升國旗儀式時,更能展現對自己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

教育局重申,該局對監察學校表現責無旁貸,以外評作為外間質素保證機制,須本着「是其是,非其非」專業態度,以學生利益為大前提,為學校提出具體的改善建議,而同樣地,學校領導層亦會秉持專業態度,回應外評報告所提出的建議,帶領學校人員作出跟進,以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及自我完善。

教育局最近公布20間學校的「校外評核報告」,在國民教育方面,至少兩份報告提及教育局視學人員到校觀察時,發現有關學校的學生在唱國歌時聲線細弱,建議教師宜加以提點。(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