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殊學校外評被批國安教育不足 教育局:確保學生獲公平對待

撰文:陶嘉心
出版:更新:

教育局上周公布第二批10學校的「校外評核報告」,有服務自閉症、中度至重度弱智生的學校,被評多個科目欠缺國安教育元素等。

教育局於官網撰文反駁有意見認為做法矯枉過正,對有關言論感表遺憾,稱在「同一課程架構」原則下,特殊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學生均享有相同的學習經歷和機會,包括《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而特殊學校會因應學生能力和需要調適課程。

教育局上周公布第二批10學校的「校外評核報告」,有服務自閉症、中度至重度弱智生的學校,被評多個科目欠缺國安教育元素等。(資料圖片)

被指外評矯枉過正 教育局稱對言論深表遺憾

教育局對特殊學校的外評報告內容引起議論,包括為自閉症及中度智障生而設的明愛樂群學校,被局方指「常識科未能充分涵蓋《憲法》及《基本法》教育的學習內容,」,「僅個別科目嘗試將學習內容連繫國安教育,進展緩慢」。另外,服務嚴重智障學生的保良局羅氏信託學校,被指「僅少部分科目能連繫國家安全教育的學習元素,學校須盡快全面落實國安教育」等。

教育局於官方網誌《政策正面睇》指,有市民認為教育局矯枉過正,指要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習《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並不合理,局方稱對有關言論深表遺憾。當局指,特殊教育的目標,是確保每一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得到「公平的對待,享有均等的教育機會」,讓他們全面發展個人潛能。

另有3間中小學被要求改善唱國歌的聲線和態度。(資料圖片)

稱國歌雄壯有力 學校有責任讓學生明白唱國歌禮儀

局方指,在「同一課程架構」原則下,特殊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學生均享有相同的學習經歷和機會,包括《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教育。而特殊學校會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發展校本的調適課程,令學生達到能力可及的學習水平。

至於再有3間中小學被要求改善唱國歌的聲線和態度,教育局稱,旨在協助學校按自評循環,完善相關工作,讓學生在參與升國旗儀式時,更能展現對自己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

當局指,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節奏鮮明、曲調高昂、雄壯有力,表現中華民族勇往直前和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學校有責任讓學生明白奏唱國歌時應有的禮儀和態度,以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以及對國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