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電壓驟降|中電即時加強巡查設施人手 未回應會否賠償居民

撰文:郭梓謙
出版:更新:

中電供電系統昨日(23日)凌晨發生電壓驟降事故,中電交代事件時,指或受極端天氣影響造成事故,並提出短、中、長期應對方案。

中電輸電及供電業務部高級總監張寶中今日(24日)表示,短期措施已開始執行,包括加強巡查與即時搶修的人手;但未有回應會否賠償受影響市民,惟被問到設備更新成本會否轉稼市民,他就指已有財務預算,不會因此加電費。

(左起)中電輸電及供電業務部高級總監張寶中、中電總裁羅嘉進及中電企業發展總裁莊偉茵6月23日晚上見記者,交代凌晨2時許電壓驟降事件。(廖雁雄攝)

張寶中於港台《千禧年代》表示,就著極端極端天氣愈見頻繁而影響供電,對電力系統造成「大挑戰」。惟他說,今年首6個月,電壓驟降、停電等事故的,總體時數實際與過去幾年相約。他又指,中電昨日公布的應對方案中,短期措施會加強人手巡查及用科技巡查關鍵設施,如變電站等,已正在執行,若然發生事故,亦可安排人手即時搶修。

他又指,中電早於20年前已有安裝避雷器,是按風險管理、天文台各區的雷擊數據安裝,但現時可能受氣候變化影響,令雷擊越發頻密,故未來2、3年內,對會再針對高、中、低風險的供電設施安裝避雷器,而以往認定高風險的地點,則已完全安裝避雷器。

防水浸設施,張寶中指,上年雖有「500年一遇」暴雨,但中電一直有與各大學研究各區水浸機會,此前已有超過700間變電站完成防水浸工程,期望今年雨季完結前,可再於60多間電站完成水閘安裝。

他又指,不同地區的工程都有機會影響地底或架空電纜,中電會加強在設施附近的巡查、教育承辦商,減少工程對設備的干擾和故障。至於疑有設施受雷擊影響,張寶中說未來新發展區「基本上係100%用地底電纜」,故以往因此影響供電的情況,基本上不存在於新發展區。

中電的流動發電車。(廖雁雄攝)

張寶中提到,因應現時香港用電量和高溫日子上升,中電希望加快更新供電設備,以提升表現。他強調暫時未看到更新資產對預算有太大影響,因財務預算內包括設備更新,故只會作調配,不會將成本轉稼市民。

至於會否就今次事件賠償受影響市民,張寶中未有正面回應,僅指明白市民對電力供應有期望,現階段希望透過中短期措施,減低近日電力事故的發生機會,避免影響市民。

有議員建議在大廈設施如升降機加裝後備儲電系統,以應對困𨋢情況,他就指要視情況,並與相關持分者研究,包括業主、機電署、物管公司等代表研究,因為改動升降機屬複雜議題,對安全結構有影響,需討論可行技術、方向。

資深電機及屋宇裝備工程師何永業在節目中表示,按中電說法,已暗示可能有閃電擊中元朗至深圳架空輸電系統。他提到,今年4月龍鼓灘發電站都有相同情況,釀成電壓驟降。他認為經過今次事件,其實已推動中電加快維護設備工作,希望中電可提供確切時間表,讓社會了解工作進度。

因應停電或電壓驟降困𨋢,他建議,機電署日後應強制新建升降機安裝「電壓緩解過度裝置」或「自動拯救裝置」,前者可讓升降機遇上事故時自動重啟,後者則可自動去前最近樓層,以解決困𨋢事故。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則指,今年電力事故接二連三發生,情況不理想,又指中電事後將事件歸因於天氣不穩更令人擔心,如未來7、8月發生雷暴,市民可能都要「提心吊膽」、「望天打掛」。

他認為,今次中電提出的短期措施只屬補救,發生事故後以減低不便;除了日常維修、檢查重要外,中電未來亦應在新界的新發展區將全部電纜安裝於地底,以減少事故;並在大廈安裝後備電源等。